徐培敏
【摘要】翻轉課堂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先進行知識傳授,再進行知識內化的順序。通過學生先學,師生、同伴互動等多種形式進行學習。它實質體現了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這種學習方式的變革,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自主,更具個性化,也更能體現學生的研究意識,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使課堂教學研究真正回歸“以學為中心”的教育原點。
【關鍵詞】翻轉課堂 以學定教 課堂研究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54-01
課堂翻轉后,學生先學在前,課堂上教師如何教?
下面結合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單元“數學廣角”為例,再現教學實踐。
課前:基于課前研究的翻轉設計
一、課前翻轉研究性學習內容。
用1、2和3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 )個兩位數。(用數字卡片擺一擺、寫一寫)
學生研究情況如下(部分):
二、下表為學生翻轉研究的完成情況統計:
從學生完成課前研究的統計數據看,能用教材提供的方法找足6個兩位數的學生占39%,用不同的方法(固定十位或個位)找足6個兩位數的占34%,無序但能找足6個兩位數的占15%,無序且不能找足6個兩位數的占17%。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它是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通過課前翻轉學習的研究及學生研究數據收集統計,對學生課前翻轉的學力我已心中有數。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中的生長,它必須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來實施建構。課堂教學中我們要依據學生以翻轉的知識經驗作為課堂教學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他們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方法策略。
課中:基于課中分享的翻轉教學
從課前翻轉研究統計情況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已經掌握了本節課要學的內容。少部分學生存在方法上的問題或個別同學的不理解,課中教師怎么教呢?
根據課前翻轉研究情況,這節課的流程按照“小組交流翻轉研究成果——全班分享方法——課堂診斷——總結規律”進行。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各自得到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各自得到兩種思想。既然小范圍的交流不能進行思想的碰撞,那么就在全班討論中進行思想與方法的交換吧。
全班分享環節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選擇了六種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討論。
這些作業中,你最喜歡幾號?為什么?
他是怎么擺的?他用了什么好方法?
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你受到什么啟發?個位上的數字可以不動嗎?如果個位上的數字不動,只擺十位上的數字,怎么擺?
小結:這樣,十位或個位上的數字不變的方法,叫固定位置。(出示固定位置)
孩子們,其實我還看到一種比較特殊的方法。(連線)
她用連線的方法研究出了幾個兩位數?誰能看懂她是怎么連線的?
……
在翻轉課堂教學中,以三個數字的排列為重點。經歷無序排列、交換位置排列、固定十位、固定個位及連線法討論和研究。這樣不會在低層次思維方法策略上機械重復,而是一環扣一環的引導學生向較高的思維層次遞進,從而滲透一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解決問題的策略思路,引導學生在“學會”的過程中向“會學”邁進。
在分享的過程中,學生并不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是從他人的觀點進行總結反思。在交流中更新觀點,提升能力。這樣學生在多次的交流、討論、歸納和總結中,不但深入掌握了知識,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
課后,基于翻轉后的教學反思
課后,把翻轉課堂前后學生的情況進行對比,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課前翻轉研究最大的收獲在于能用3個不同的數字組成6個不同的兩位數。部分同學不能做到有方法,有序,不遺漏。掌握數字排列的思考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翻轉之后,我們發現,這一難點得到很好的突破。從學生分享交流中看出,對于交換數字,固定位置,連線等方法都理解得非常透徹。
比較反思之后發現,翻轉課堂之前的獨立研究、思考、學習,“翻”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課前學習翻轉,老師可以很好了了解學生學習的起點,在課堂中有的放矢,針對性進行課堂教學的重新建構。而翻轉課堂之后,“轉”出的是學生的能力和方法。在課堂中互相的分享交流,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總結方法和數學口頭表達能力,學生的質疑解疑能力也得提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