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波
【摘要】教育是教師與學生在心靈上微妙的接觸。和諧、高效的課堂絕不能忽視課堂中的細節。數學課堂,師生的和諧直接影響學生的接受數學知識程度,數學語言務必做到簡明得體,富有條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關鍵詞】數學教育 課堂教學 高效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1-0155-02
一、教師要做好教材預案
駕馭教材,領會教材意圖,吃透教材重點,是上好一堂好課的先決條件。新課標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是如何正確“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用”和“教”的一字之差,決定著兩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前者是教師在高度熟悉教材的基礎上發揮教師靈活的能動性,使課堂生動活潑;后者則是照本宣科,死記硬背教學內容。教師如果認為教材再現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就錯了,我們為師者必須經過再加工重新創造,使教材“新鮮出爐”,使知識內容淺顯易懂地為學生所接受。教師如果沒有經過充分的備課過程就走上講臺,對于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等不能做到爛熟于胸,就不能展開和聯系發揮,也必然不會有生動的效果。數學教師不但要認真備課,還要花時間深入鉆研教材,緊緊圍繞課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教師設計教材的過程,就像一個導演在發揮自己的角色,要創設一系列生動的情節使課堂活躍,調動學生的興趣。這樣,對我們教師的備課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認認真真的做好幾次備課,才能在課堂上發揮自如,與和學生達成共識,達到互動的效果。因此,數學教師要想達到“高效課堂”就必須過好“備課”這道關,做到成竹在胸,運用自如。
二、教師要做好學生預案
了解學生的基礎現狀,對教師課堂的發揮很重要。《數學課程標準》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不僅如此,還要求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發展。因此,在一堂課中,我們要充分了解學生,摸清學生的學習方法、接受過往知識的難易程度、情感狀態等多方面狀況。了解了學生的興趣愛好,就很容易找到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點,便于我們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就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討。在此,我們可以把備課與備學生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習不再是學生被動接受信息的過程。在教學開始前,教師對學生摸底,高測試或問卷調查,針對其原有的知識體系進行知識結構的建構與重組,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的有機結合,往往是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通過融洽的互動的實現的。互動過程不僅僅體現在課堂上,其實在課外輕松不戒備的自然狀態下活動的效果較好,因為學生認為老師在和他聊天,心情比較放松,容易暢所欲言,能順利得到老師想要探討的問題。
三、教師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很關鍵,它是達到教學效果的重要保證。我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分組合作教學模式以來,很關注學生在與老師合作時的狀態調整。有時我看到有的學生托著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常常表現出不善于合作的狀況,這種情況下,我們進行教學的效果不佳,事倍功半。那么,教師必須采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我通常采取以下的辦法:(1)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組員之間要相互溝通、相互支持和有機配合,做到有分有合,共同學習,達到探究的目的。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樹立學生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傾聽是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如果我們想得到別人的尊重,自己要先尊重別人。教師要樹立榜樣,多贊揚那些愿意認真傾聽他人說話的學生。(3)教會學生處理問題的方法。在小組探究式,可以發現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意見,但最后要通過合作達成共識。那么學生對組內其他人不同意見會產生沖突。教師要鼓勵學生求同存異,統籌大家的意見做出最后的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對學生的情緒、態度、優缺點及時調節、引導,利用口頭表揚、學生掌聲鼓勵,激勵學生形成好的學習習慣,以達到情緒上的和諧。
四、通過知識拓展實現課堂內容的充分鞏固
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好壞,是檢驗課堂效果的手段。這個環節我們要通過課后練習題來達到。課后復習是對課堂的總結,有很多可以探索、發展的空間。根據數學課的特點,我們教師進行適當拓展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智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展內容要掌握難易度,設計要體現靈活多變。
數學課堂就是智慧的傳遞,教師的準確優美的數學語言也會打動學生心弦,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打造數學高效課堂教學,要研究的方面還很多,但最關鍵在于我們教師自身素質,作為優秀的的數學教師,要堅持不斷地研究教育方法,追求教育觀念,在實踐中勇于創新,踏踏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