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
摘 要:時代在發展,改革在推進,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越來越多學校的教師加入到教學改革的潮流中,但是仍有部分鄉村學校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通過對鄉村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力求尋找到能夠適應鄉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鄉村學校;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新課程改革就像朱自清筆下的“春”一樣,是初露新芽、生機盎然的,它所帶來的影響是巨大而深遠的。尤其是對我國鄉村的基礎教育來說,改革大潮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何借助改革潮流的力量,將鄉村數學教育往前推一步,這是我們鄉村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
一、當前鄉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和教師過于注重結果
許多鄉村地區的家長和教師認為,讀書的目的是為了考卷的分數越高越好,考得好就說明學生學的好,老師教的好,這就導致了大多數教師過于注重考試結果,而非關注對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其次在課堂上,為了快速讓學生掌握某個知識要點,教師經常會在提出重要的知識點或問題后,直接進入講解環節,沒有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來思考問題,學生只能是在固化的做筆記,而關于這些問題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等等,都不在教師的考慮范圍之內。簡單來說,這樣的教學仍舊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教學的目的單一化,就是為了提高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和做題的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思維的鍛煉,以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反饋交流。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
中學課程門數多,學生的學習任務較重,加上從小就是在傳統灌輸式的環境中進行知識的學習,對主動預習的意識和獨立學習的能力是相對比較欠缺的。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只在意課堂筆記有沒有記完整,忽視了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知識點和是否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另外,由于鄉村地區學生的日常所見所聞的局限性,他們所學知識的主要來源即是學校的課堂教學。日常知識的匱乏,對數學課程的重要性不夠了解,自然而然的就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實際課堂學習中,學生逐漸產生了應付的懶散心理。長此以往,隨著知識的增長和難度的增加,學生難以及時理解的數學概念和公式越來越多,學習難度日益提升,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就會更低,課堂效率自然難以提升。
(三)教師教學“地位”過高化
我們有不少教師不喜歡學生在課堂中插話提問題,認為這種行為是“耍小聰明”、“目無師長”、“擾亂課堂秩序”,是對他們教學一種挑刺的行為,這是教師們把自己所擺放的位置過高的一種體現。古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教師是授業解惑,是知識傳達的一個紐帶,學生插話從一方面能夠表明學生是在專心聽講的,是在積極思考的,這是十分寶貴的心理品質和思維品質,是認知共鳴的交響,是心靈撞擊的火花,在此時我們教師是要正確引導學生如何來提問,教會他們交流的方法,而不是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
二、提升鄉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措施
(一)引入多樣性的教學手段
科學研究表明,學生能夠持續保持精神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利用趣味性的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關于三角形的課程中,會講到“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差小于第三邊”,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概念驗證,拋出“有沒有不符合這兩個概念的三角形存在呢?”,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注意力,又能培養他們思維問題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語言組織能力,是好處多多。
教學手段還有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去深入挖掘。擺正教學心態,學會換位思考,總能找到適宜的教學方法,從而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教書育人的理念,將教學改革的真正內涵凸顯出來,切實的運用到日常教學工作中。
(二)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
初中數學中大多數的知識點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應用學科,不光概念、公式復雜繁多,而且對數學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僅僅通過課堂幾十分鐘的教與學是很難達到預期目標的,所以就需要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在此可以引進類似與微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新課開始前先把內容自主預習,并將遇到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提出來,教師再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積極性,還能提升課堂效果,加大知識點的帶入性,讓學生對知識點能夠牢記并學會運用。
(三)實現教師與學生的角色互換
傳統鄉村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不強。因此,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需要一定的角色互換來充實,我們要試著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做好必要的引導和輔助即可。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不需要無休止地講解,而是多與學生互動,與學生一起思考解決難題,同時,要在互動的過程中提供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思路,讓學生便于參考,從而來保證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還能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并逐漸形成科學的數學思路。
教師在對相關問題給出答案的時候需注意答案的寬闊度要放大,學生在回答開放性問題時,其答案有助于表明他們在理解問題上的智力水平如何。如果一開始教師的提問范圍較窄,這也許能更快地引導學生進行教師期望的智力活動,但其后果是讓教師忽視學生現有的水平。
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還能感受到攻破難題的自信和樂趣。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吸收知識,教師從課堂的主要講授角色轉變為重要的引導角色,學生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自然而然的就得到樂提升。
鄉村地區由于教學條件和設施等因素的限制,其教育更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學生的主要知識來源即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是關鍵問題之一。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既需要教師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又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兩者共同做出改進,這樣才能更好、更快地提升鄉村地區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升鄉村地區學生的綜合競爭力,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文虎.淺談農村初中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及相應的教學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2,S4:130-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