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采++黃國輝++向楷雄
【摘要】高校畢業生面臨著多重壓力,其心理危機狀況事關畢業生健康成長和生命安危,影響家庭幸福,社會及校園穩定甚至國家前途。對心理危機干預措施的研究有助于減少危機的傷害及悲劇的發生。高校要從加強高校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構架高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等方面加強畢業生心理危機干預。
【關鍵詞】高校 畢業生 心理危機 干預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0-0009-02
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問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研究和探索既有助于提高畢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養其健全人格,又能為國家的人才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石。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發生率逐步攀升,自殺以及殺人等高校極端事件也常見報端,因此多角度探討和加強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對策的干預措施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干預對象
心理危機是指當個體遭遇重大問題或變化時,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擾而進入一種失衡狀態,出現內心緊張,無所適從甚至思維和行為的紊亂。處在危機狀態的個體在心理、情感、行為方面功能較重大事件發生前明顯降低,往往伴隨抑郁,焦慮,強迫、躁狂等狀態。一旦心理危機不能及時干預,將帶來一系列嚴重后果。隨著高校擴招,我國每年有數以百萬計的大學生面臨畢業。畢業生面臨學業、就業、情感等多重壓力,其心理危機已經成為社會不容忽視的問題。
針對畢業生的特點,以下幾類畢業生為心理危機干預對象。
1.面臨學習重壓的畢業生
部分畢業生由于初入大學時對大學學習特點、要求、方法等缺乏必要了解,高考過后的放松心理一直持續,學習期間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懶散放任自己,或沉迷游戲,或墜入情網,或整日呼呼大睡,多門課程基礎薄弱,掛科、重修時有發生,學習興趣喪失,最終影響順利畢業及畢業證領取。臨近畢業,面臨學習就業雙重壓力,心理很容易失衡引發危機產生。
2.面臨就業壓力的畢業生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就業信息瞬息萬變,就業壓力不斷上升,就業崗位僧多粥少的現象一直存在。畢業生若在校期間缺乏足夠的社會實踐、社會經驗,價值觀偏離,加上父母的高期望值,學校專業設置欠合理等因素處于崗位競爭的劣勢,選擇就業崗位時接二連三碰壁失敗,導致產生就業壓力。
3.面臨情感壓力的畢業生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是人類至純至潔的感情。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不甘寂寞,向往著最美愛情的出現,但是戀愛觀正確與否,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著重大影響,是大學生“煩惱源”之一。有的畢業生信奉“愛情至上”;有的趕潮流,相互攀比;有的觀念開放,道德淡化;有的耐挫折能力弱等,當面臨畢業分手時往往使畢業生容易對生活失去信心,甚至走向極端。
4.面臨經濟壓力的畢業生
畢業生在臨近畢業時開支逐步上升,經常需要外出面試、購置面試服裝,畢業聚餐等,這些費用對于存在家庭經濟困難的同學無異于雪上加霜。并且很多家庭困難的畢業生在大學期間都有助學貸款,畢業后將要通過自己的力量償還貸款,加上家人的期待,當就業遭遇挫折時,往往不能客觀全面地評價自我,產生自卑、焦慮、情緒低落等狀況,長期壓抑很容易導致心理疾病的產生。
5.面臨其他突發事件的畢業生
畢業生在臨近畢業期遭遇家庭突然變故如家庭破裂,親人去世,身體重大疾病等時,也容易引發心理危機。
二、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干預措施
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的后果,一方面,嚴重影響了畢業生的健康成長、順利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另一方面,也為大學校園的平安穩定及社會的和諧發展埋下了隱患。因此,高校要高度重視畢業生心理健康工作,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措施,確保畢業生的生命安全。
1.加強高校畢業生心理健康教育
很多高校充分認識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置合理、課時保證到位、內容新穎、貼合畢業生實際需求方面還有待加強。
第一,合理應對壓力和挫折,正確認識心理危機。由于個體的耐挫折能力、成長經歷、生活環境、應對方式不一樣,壓力和挫折給個體帶來的影響也大同小異,一旦壓力和挫折不能正確處理,很可能導致焦慮、自卑、自責,情緒低落等狀態。因此,高校心理健康課要對畢業生傳授心理危機的應對技巧,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心理危機,掌握心理問題的解決辦法,如認知療法,行為療法等。
第二,加強畢業生生命教育。畢業生在面臨壓力和挫折時,要學會合理宣泄、轉移注意力、鍛煉身體、聆聽音樂等方式,積極樂觀面對畢業季的一切問題,珍愛生命,認識到生命安全重于一切,不僅要愛護自己的生命,還要遵守法律法規,不侵害他人的生命權利。
第三,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人格特征,正確認識自我,合理調節情緒。對應激事件的認知和在事件中的主觀感受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不同的心理反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解決自然就會產生不同的影響。畢業生要學會調節情緒,不畏困難,客觀全面認識自我。
2.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及時掌握家庭危機源,構建家校、社會全方位支持系統
要避免心理危機的發生,除了從學校角度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外,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都離不開三個方面的環境:家庭、學校、社會。從古至今,無數事實證明,家庭的影響對孩子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在畢業前,當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與孩子的實際相出入時,當個人選擇與父母意見不合甚至相違背時,往往會帶給畢業生情緒的巨大波動,加大壓力,對生活產生無望,進而引發心理危機。
高校可以通過電話交談、講座、書面聯系、向家長推薦家教文章等多種方式,針對孩子的特點和實際問題,教與家長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家長全面了解孩子的性格、愛好,能力、特長等,既不 “包辦代替”,也不“放任不管”,真正關心孩子的成長,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問題并聯系老師,能有效避免心理危機的發生。endprint
從社會角度,應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創業、創新的扶持力度,加強畢業生失業群體的經濟資助及精神支持,構建社會、家庭、學校全方位心理支持系統。
3.構建學校心理危機干預系統
心理危機干預是指運用心理學、心理咨詢學、心理健康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與技術,對處于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或人群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全方位的心理指導、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以幫助平衡已嚴重失衡的心理狀態,調節其沖突性的行為,降低、減輕或消除可能出現的對人和社會的危害。
第一,完善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
做好畢業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健康檔案的建立和利用,及時有效區分、評估出容易產生嚴重心理危機的高危人群,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進行疏導。
加強朋輩心理輔導員、寢室信息員隊伍培訓。畢業生之間往往能夠敞開心扉,吐露心聲。朋輩心理輔導員接受了專業的心理輔導知識和技能培訓,在日常人際交往中能主動運用所學到知識和技能,一旦發現有心理危機發生可能的同學和朋友時,第一時間向專業的心理教師反映,能發揮心理危機預警巨大作用。
班主任、專業教師、輔導員等團隊也應高度重視畢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他們與學生接觸緊密,值得信任,通過專業培訓,一旦發現存在心理危機的可能,及時轉介給專業的心理老師、專家,及時送診,早發現,早預防,在學校心理危機預警系統中發揮骨干力量。
第二,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
當出現重大惡性事件時,高校心理危機應急系統包括相關領導、專家、專業工作組要能及時、有效、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當事人進行干預、開展心理援助和心理指導。
進行心理危機干預要堅持幾個原則。第一,是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的原則。要第一時間采取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第二, 要求親屬參與的原則。要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到場。第三, 全程監護的原則。在實施危機干預過程時,要安排專人對干預對象進行全程監護。第四, 遵循分工協作的原則。實施危機干預過程時,相關部門人員要協調配合,履行各自職責,并積極主動地開展相關工作。
造成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017年初,我國首個針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性文件——《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出臺,強調了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意義,提出堅持預防為主、以人為本等原則,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從國家層面、全社會角度對心理健康教育做出了要求。只有通過家、校、社會、個人的多方努力,才能真正有效減少高校畢業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宋娟等.高校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12).
[2]董軍強.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對策初探[J].懷化學院學報,2007(08).
[3]王玲.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探析[D].湘潭大學,2012(04).
[4]李淑云等.高校畢業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干預對策[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6(02).
基金項目:湖南工業大學校級思政項目(2015B03);2015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省級項目(15C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