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華友
摘 要:近年來,隨著高校擴招政策的不斷深入,隨著高校學生規模的快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開始就業的"軍隊",這使得我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如何使大學畢業生適應市場需求,有效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已成為一個關鍵點,在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重點與難點。隨著當今社會的發展現狀為基礎,結合大學生個人職業指導實施的實際情況,不僅是促進大學生科學的人生規劃和職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提高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關鍵。因此,實施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是促進新形勢下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的必由之路和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個性化;職業指導;價值;舉措
1個性化職業指導的基本特征
1.1階段性
職業指導的發展應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內在規律,從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入手,根據年齡、對象和群體,采用不同的指導內容和方法。特別是不同年齡的學生在學習的不同階段,學習任務不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職業指導內容。一方面,高校應根據學生的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職業指導活動;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幫助自己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了解學生、社會職業的認識,從而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觀點和理想的職業。
1.2多樣性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統一的,單一的教學模式不能適應全體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反過來也是如此,一種職業指導的方法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要。因此,如果職業指導能夠滿足大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要求,就必須有多種職業指導的內容、方法和形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做出有目的的選擇。另一方面,職業指導活動作為學生和社會和就業單位之間的橋梁,必然滿足社會和就業單位的個人要求。
2高校大學生個性化職業指導的重要價值
2.1有力緩解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嚴峻形勢
目前我國的大學教育是“從精英”到“大眾化”的關鍵時期,高等教育在到達年齡的推廣將引起一系列的變化,帶來各種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如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壓力問題。根據實際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從2004年的280萬大學畢業生發展至2015年的近750萬大學畢業生,但吸收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不同步增長。特別是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擴招政策將繼續下去,勢必加劇就業矛盾。因此,針對當前就業壓力,如何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為大學生就業奠定良好的基礎,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首要任務。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是對傳統就業模式的一種創新,提高了個性化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并有助于緩解中國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
2.2,切實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個性化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兼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有效地增強了大學生就業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大學生個性化就業指導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尋找與自己的專業技能更職業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另一方面也可以考慮綜合素質與大學生的優勢,幫助專業知識水平一般或學習成績差學生找到最佳位置。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不僅可以為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一個良好的基礎,而且還可以減少挫折和問題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職業,使其更有效地取得優秀績效和職業,為了取得事業的成功。個人職業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發展優勢和發展方向,為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是促進其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
3提高高校大學生個性化職業指導效果的關鍵舉措
3.1轉變觀念,實施個性化職業指導
目前許多高校在中國仍然是在傳統的擇業觀念的指導下,對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仍在一個單一的,普遍的水平,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與社會經濟的要求。因此,必須改變傳統的大學生職業指導觀念,增強職業指導工作的個性和針對性,樹立個性化的思想和觀念。目前,發達國家大多數大學生在就業指導理念上都超前于我國,這是值得借鑒和參考的。例如,每個學生在美國的大學,從一開始進入大學,有職業的專業服務,幫助他們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包括生理特征、個人興趣愛好、專業、家庭背景,一個全方位的信息專業方向。同時,職業指導教師由專職人員為主,課程也到大學各階段相關,并設置不同的輔導課程根據學生在不同時期的不同特點,不僅形式多樣,有不同的側重點。這種堅持個性化職業指導思想是值得學習的,特別是在中國的高校,是打破傳統的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概念,建立職業指導思想的個性化,詳細記錄,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職業規劃的基礎。建立實用的職業指導課程,以及這些課程的連續性,使學生在每個學期都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學習重點。積極組織職業指導、多樣化,促進大學生自身發展目標的明確定位,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為長期職業生涯做出科學規劃。
3.2完善課程,設置個性化職業指導課程
高校應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工作,建立和完善符合大學生個性發展需要和社會需求的職業指導課程。本課程的目的是建立職業指導和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使他們的職業發展規劃和職業發展目標的確立,建立一個科學的擇業觀、就業的基本技能,提高就業和發展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因此,要充分認識大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基本需要,以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為前提,按照大學生強逐漸職業指導的原則,但也要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個體的不同階段本課程的內容特點,靈活調整,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科學有效的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的實施。
3.3創新就業指導模式,豐富就業指導形式。
個性化就業指導將職業發展視為連續的、長期的發展過程,將大學生就業指導分為若干階段,在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指導計劃與實施方案。修改就業指導課程教學大綱,將授課內容模塊化。課程的內容至少應分為職業發展與規劃和就業求職理論的講授,知名學者、人力資源主管、優秀畢業生、知名企業家以及職場優秀代表等開展的就業指導講座為主要內容和實踐實習或就業體驗等模塊。此外,學校還應積極開展就業咨詢、職業測評、心理測試等個性化的就業指導工作,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為學生的職業生涯提供依據。
3.4開展個性化職業指導與咨詢。
職業生涯設計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連續過程, 包括自我分析、社會環境分析、選擇職業生涯路線、制訂行動計劃、評估與反饋等步驟。職業生涯規劃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因為職業生涯規劃會因學生個體差異而不同。職業生涯規劃面臨的普遍性的問題可通過職業指導課程來解決, 但具體到個人職業定位和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還需要個性化的指導。一般可通過面對面、電話及網絡,以平等交流、溝通協商的形式,讓學生發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的個性有時還表現為群體的差異,如創業群體、女生群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農村學生群體、心理問題群體和就業困難群體等。可通過開辦個性化專題指導講座和職業咨詢來對不同的就業群體進行有針對性的分類指導。
3.5加強個性化的職業體驗與訓練。
應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體驗活動,努力營造接近職場的學習生活情境,為學生更好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搭建平臺,讓學生在崗位實踐活動中獲得內心體驗,不斷提高職業素質,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觀。
4結論
個性化職業指導指的是高校通過一系列職業指導理論與實踐方法增加學生了解自身、熟悉職業、認識社會的機會,幫助學生獲得有價值的就業信息;幫助學生正確處理好個人與社會、職業需求的關系,調整自己適應社會和職業的發展變化,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就業觀念;培養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獲得適合學生自我身心發展的職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張祝秀.試論個性化職業指導:高校畢業生一對一職業生涯輔導的價值與舉措[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9(14):42-43.
[2]戴詠梅.試論高校大學生個性化職業指導[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30(8):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