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兵
摘 要 留守兒童問題受到社會各界人士與組織的重視,也引起了國外的關注?;趦和鐣园l展的視野,本文采用文獻檢索、對比分析對當前關于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狀況、留守兒童的品行問題、留守兒童社會性發展問題的成因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措施等方面的研究進行了綜述,回顧并梳理了這些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并對以后的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詞 留守兒童 人際交往 社會性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1留守兒童問題的提出
中央教科所教育發展研究部課題組丁杰、吳霓等認為:所謂“留守子女”,是指父母一方或雙方在外打工而被留在家鄉、并需要他人照顧、年齡在16歲以下的孩子。從近年來的研究可以看出,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獨立個人,其生理發展(包括人身安全)、認知發展、情緒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等全面受到影響,并進而影響他人與社會。
關于留守兒童的社會性發展,應該成為我們研究的焦點,并已有不少學術論文發表。為利于研究更深入的開展,我們對現有有關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性發展的研究文獻進行了綜述研究。那么,什么是社會性呢?俞國良、辛自強認為,社會性是指“個體與社會系統的相互作用以及在這個作用過程中對社會事物的認識和適應過程及其結果”。社會性“至少應該包括社會性關系(人際互動)、社會性認知、社會性知識、社會性特質、社會性情感、社會性行為等”。
2留守兒童人際交往問題
人際交往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影響,很多研究顯示,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狀況不容樂觀。周宗奎的研究得出留守兒童的主要人際關系和自信心方面顯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兒童,只是在孤獨感、社交焦慮和學習適應方面則與其它兒童沒有顯著差異??傮w上來看,多數研究都有相似的結論。通過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看出,留守兒童普遍與父母缺乏足夠的交流,在人際交往上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兒童。
2.1留守兒童與父母的交往
兒童良好的社會性發展離不開與父母的互動,正常家庭交往的缺失成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基本原因。葉敬忠等的研究顯示,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溝通較少,他們中很多人對父母在外的情況了解甚少。調查結果也顯示,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之間的聯系主要是通過打電話這種途徑,但是這種方式并沒有實現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之間有效的溝通,且電話聯系的頻率較低。
2.2留守兒童與監護人的交往
關于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問題有很多研究,父母外出打工,通常把孩子留給其他親屬監護撫養,那么監護人與留守兒童的關系對留守兒童心理發展就顯得格外重要了。研究表明,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其他親戚,都將其臨時監護責任理解為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出事,而忽視了兒童身心健康和人格的教育。
2.3留守兒童與同伴的交往
同伴關系是兒童期最重要的人際關系之一,主要體現為和同學的友誼質量與親密程度。
一方面,已有研究考察了留守兒童的同伴關系質量,結果表明: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焦慮具有年級差異,但無性別差異;父母外出時間的長短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均對其同伴交往焦慮存在影響。對留守與非留守兒童的比較研究表明:前者表現出更多的友誼沖突和背叛,雙親外出的留守兒童比單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體驗到更多的孤獨感。另一方面,已有研究考察了同伴關系對留守兒童的影響,結果顯示:友誼質量能在一定條件下緩沖留守壓力對兒童的影響,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起保護作用;同伴關系對留守兒童的孤獨感有顯著影響,友誼質量及社交地位與其孤獨感密切相關;高孤獨感留守兒童與同伴之間的情感聯系少并處于不利的社交地位。
3已有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3.1研究范圍狹窄
心理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留守兒童心理特質異常發展的篩查,鮮見對留守兒童異常發展的心理干預訓練研究。已有的干預策略分析文章大多僅站在理論層面探討留守兒童的干預與教育策略,這種基于思辨而建構的理論模型的可操作性難以評估。
3.2橫向比較多,縱向研究很少
偏向對留守兒童與其他兒童群體的橫向比較,縱向研究比較少。而兒童的發展過程是環環相扣的,早期的留守經歷是否會對留守兒童將來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具體會對哪些方面造成何種程度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的調查研究。
4進一步研究的建議
4.1整合研究力量
從事留守兒童社會性發展問題研究已有相當的規模,但力量還比較分散,各從不同視角進行研究,研究內容重疊交叉,造成研究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進行優化整合。
4.2擴大研究內容
在內容上要從宏觀與微觀兩方面著手研究,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深入細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理順兒童社會性發展的各個方面。我們看到,有些內容還沒有得到明確的揭示,如留守兒童的社會性認知,雖然很多研究從性格特點與人際交往方面對此有所提及,卻并沒有較為系統的闡述,但這些對兒童并對社會的發展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
4.3改善研究方法
無可否認當前研究方法的合理性,但改進與整合方法則會更有利于對問題的精確把握。如能借鑒人類學領域的田野工作方法,那必將會使認識更為深刻。
參考文獻
[1] 謝丹.蘇北農村留守兒童人際交往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9,(12):62-64.
[2] 孫曉軍,周宗奎,汪穎,范翠英.農村留守兒童的同伴關系和孤獨感研究[J].心理科學,2010,33(2):337-340.
[3] 王曉麗,胡心怡,申繼亮.農村留守兒童友誼質量與孤獨感、抑郁的關系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2):252-254.
[4] 張連云.農村留守兒童的社會關系與孤獨感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19(1):123-1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