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志杏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大量農村勞動力走向北上廣等大城市務工,這樣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留守學生的出現。如何管理和教育農村留守學生變成了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本文主要從留守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留守學生教育策略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分析和簡單的闡述了關于農村初中留守學生的教育問題。
【關鍵詞】農村 初中留守學生 策略研究
一、留守學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習成績較差、性格存在缺陷
據有關調查發現,一些外出打工的農民家長潛意識里認為,農村孩子學業有成的機率不高,對孩子的學習總體期望值較低,缺乏硬性約束。另一方面,監護人對留守學生的學習缺乏監督意識。尤其是老人作為一個特殊監護群體,這些老人普遍年齡大,身體差,不但在學習上無法給留守學生切實有效的幫助和輔導,而且由于年齡隔代,與留守學生思想觀念差異極大,溝通受限。另外,由于留守學生缺乏有效監管和教育,留守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差,不能正確地看待問題,容易受社會上反面現象的影響,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為。由于留守學生長期生活在缺少父母關愛的環境中成長,導致他們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圍,存在著嚴重的“親情饑渴”,看著別的孩子與父母親密接觸,自已更顯孤獨和失落,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學生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二)存在心理障礙、缺乏安全意識
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父母的關愛,致使部分留守學生缺少親情和家庭教育,養成任性、倔強、霸道的性格。不少留守學生性格內向,情感淡漠,缺乏安全感,心理承受力差,不愿意也不善于同他人交往,存在自卑的思想,有較強的孤獨感。留守學生往往心理上缺乏防范意識,容易受到侵害。由于大多數主要勞動力外出,留守學生缺乏必要的安全保護。
(三)行為能力存在偏差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留守學生和監護人之間的關系特殊,監護人往往對留守學生要求不高只要不犯大錯,監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學生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質較差,不遵守規章制度,遲到、早退、逃學等不良現象時有發生。
二、留守學生教育策略研究
(一)建立留守學生學習指導制度
學??梢砸园嗉墳閱挝?,對留守學生逐一進行分類、分組,落實到每一位任課教師??迫谓處焸湔n要做到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課程標準要求,明確教材特點、難點、重點,明確雙基訓練任務和方法,明確教學思路;上課要做到精心安排教學環節,精心選擇教法,精心設計練習,對學習困難的留守學生老師要多費心思輔導。
(二)建立留守學生安全保障制度
學校要建立完善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層層建立安全工作責任制和安全工作預案,建立留守學生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留守學生在校期間如遇突發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適當的救助處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學生的監護人和在外務工的家長,同時按規定及時報告有關部門
(三)定期開展教育輔導和心理咨詢
學校要定期開展教育輔導和心理咨詢,對留守學生的心理健康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咨詢工作。為此,我校專門開展了留守學生幫扶活動,開通了留守學生心理咨詢熱線,及時了解這類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他們隨時保持心靈的溝通。老師可以結合品德課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其人格的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留守學生的父母常年在外,通常是半個月或一個月給家中打一次電話,有的外出父母甚至一年回家一次,造成了家庭教育的不到位、不及時,家里只有年老的爺爺或奶奶,無論是思想上,還是年齡上,都存在著相當的代溝,致使這部分學生性格多內向、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不善與人交流,人際關系薄弱;或自私、任性、冷漠、脾氣暴躁,沖動,叛逆、情緒不穩定,自制力差,懶惰等。這樣,適時對這類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使之充滿自信,學會理解,關心別人,與周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相適應,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定期開展心理咨詢活動,進行心理矯正,給與這些孩子特殊的關照,消除因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帶來的消極影響。對學生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學生走過人生發展的關鍵時期,等等。這對幫助這些學生健康和諧地發展是很關鍵的。
學校積極開展各種活動,有利于促進留守學生的管理。學校應以重大節日為契機,并側重留守學生,開展一些扎實有效的活動。每學期召集全校兒童開展安全與法制教育講座,增強安全意識與法制觀念。針對留守學生的特點,舉行“關愛留守學生見真情”主題班會、“為留守學生辦實事”實踐活動等,指導留守學生給父母打電話、寫信等溝通,加強與家長的親情交流、給留守學生送生日賀卡等系列教育活動。同時班主任要帶領留守學生過集體節日,讓他們融入到班集體之中。總之,正面教育可以讓兒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而積極開展各項活動,有利于消除留守學生孤單、悲觀的陰影,促使他們愉快生活和學習,從而領悟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關愛之情。
三、舉辦各種競賽活動,有利于培養留守學生的自信心
舉辦留守學生的各種競賽活動,培養留守學生的自信心。我們把各種學生活動形成制度,定期舉辦。如每學期一次的全校性田徑運動會、每學期一次的單項體育比賽、一年一度的學校文化藝術節、廣泛開展各種學科競賽、技能比賽等等。這些活動的有效開展,對教育轉化留守學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位留守學生在參與了學校的演講比賽獲得一等獎后,在周記中這樣寫道:"我想不到自己還能演講得如此好!在與全校'尖子'的比拼中我能獲勝,我還有什么事情不能超過他們呢?我想,我一定能!"
綜上所述,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希望。而留守學生的教育和關心需要老師們悉心教導,同時,學校也要把留守學生的教育工作做好,發揮學校自身優勢,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留守學生教育問題是社會備受關注的一個嚴峻問題,也是教育工作中面臨的一個新課題,它關系到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因此,要充分協調和發動學校,家庭和社會力量,共同關注留守學生這個特殊群體。教育是多樣化的,并無定法,最終的共同的目標就是把留守孩子教育好,實現真正的全民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王麗麗,張新如.留守學生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J].教育,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