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晶晶
【摘要】我國“十三五”規劃將促進就業,改善民生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結構優化升級進程加快,就業中人崗匹配問題日益突出,失業人員增多。本文基于對我國失業人員現狀分析的基礎上,從多角度分析就業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的影響,以期為改善就業環境、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提供參考。
【關鍵詞】就業政策 失業人員 就業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指法定年齡階段內的勞動者所從事的為獲取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而進行的社會活動。就業政策是政府為促進勞動者就業而頒布和實施的一系列方案和對策。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積極采取政策措施來規范勞動力就業市場,推動勞動力就業。面對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解決好現階段的就業問題刻不容緩。因此,深入總結分析我國失業人員的就業現狀,探討政府就業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的影響,對于推動失業人員充分和穩定就業、促進我國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我國就業政策分析
現階段,我國實施“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的就業政策。詳細來講,就業政策包括以下部分:
(1)就業指導政策。在分析社會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充分介紹各個職業的工作內容、服務對象、對人的素質要求等,幫助失業人員了解崗位信息,為失業人員提供詳細參考和指導的政策。
(2)就業培訓政策。對失業人員開展一系列文化素質提升和職業能力拓展的教育課程,幫助失業人員準確判斷和把握市場就業信息,通過開展技能培訓課程和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等形式,縮短失業人員求職過程。
(3)創業扶持政策。通過國家財政方式來實現針對失業人員的一系列優惠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自主創業的失業人員稅費減免、金融抵押貸款等扶持政策。
(4)宏觀促進政策。在全面深化非公有制經濟改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就業容量大,廣泛吸納勞動力的優勢,實現非公有制經濟的良性健康穩定發展,鼓勵失業人員去小微企業就職,體面就業。
(5)就業市場導向政策。強化勞動力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為失業人員提供合理的需求導向,推動勞動力就業市場機制的完善。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的優化功能與資源性優勢,提供好客觀、有效的服務。使就業市場能夠為失業人員提供正確的需求導向,也能夠為用人單位提供滿足其需求的勞動力資源,平衡好供給與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二、失業人員的就業現狀
(一)我國失業人員就業觀念
失業人員在失去工作后難以維持的生活需求,他們主觀上具有強烈的就業意愿。在就業地點的選擇方面,受傳統安家立業就業觀念的束縛,失業人員大多不愿意背井離鄉,前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就業。再加上我國城鄉二元戶籍政策的存在,進入城市工作的人員將面臨各項社會保障政策的缺失以及戶籍限制,失業人員往往放棄外地就業的機會。在對工作單位的選擇上,受失業人員封閉、保守的就業觀念以及我國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特殊性影響,失業人員大多更渴望去“穩定”、“鐵飯碗”的公有制企業工作。同時,我國失業人員自主擇業意識低,對政府的依賴性強。在筆者的考察過程中還發現,迫于經濟壓力,失業人員往往渴望擁有一份穩定且報酬可觀的工作,預期薪酬大多略高于用人單位實際的薪酬標準。
(二)我國失業人員就業質量情況
筆者對現階段用人單位的工資待遇進行了考察,發現薪酬普遍較低,不合理的工資標準和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直接導致失業人員就業質量不理想。大部分失業人員對用人單位為其提供的工作環境、晉升體系、福利保障不甚滿意,對崗位缺乏職業歸屬感和認同感。再加上大部分用人單位并未開展針對失業人員的崗前培訓以及入職培訓,影響了失業人員就業質量旳提高。
(三)我國失業人員就業機會情況
我國失業人員就業率很低,就業機會很少。不少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淡漠,片面追求經濟利潤,在員工招募過程中隱性設置各種歧視性門檻,不少失業人員在求職過程中遭到性別歧視、年齡歧視等不公平對待,這些情況必須引起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三、就業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的影響分析
(一)就業需求政策對失業人員的就業觀念的影響
就業需求政策為解決失業人員就業問題構建了一個較為科學的制度體系,影響我國失業人員的選擇。就業需求政策能夠幫助失業人員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改變失業人員對國有單位的“情有獨鐘”,進行理性的職業選擇。同時,能夠鼓勵失業人員結合自身實際選擇就業地點,不必盲從就業趨勢。創業扶持政策對失業人員進行制度和資金上的扶持,能夠引導失業人員樹立理性的就業觀,并通過各種切實有效的措施幫助失業人員完成自主創業,通過創業實現就業。
(二)就業供給政策與供需匹配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質量的影響
就業供給政策是指政府為失業人員開展就業指導與培訓,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推動失業人員重新就業各項準備性和服務性政策。機遇失業人員現實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就業指導和培訓,能夠幫助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增強心理抗壓能力。從就業供給匹配政策來看,政府主要通過完善的措施使就業和市場信息在政府、用人單位和失業人員實現充分的對接,以保證就業質量。能夠克服就業市場信息不對稱,不斷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使失業人員的素質與市場發展需要相匹配;能夠促使用人單位和失業人員在勞動報酬、工作環境和職業發展等方面達成共識,實現人崗匹配,從而使失業人員實現高質量的就業。
(三)就業供需匹配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的影響
就業供需匹配政策能夠促使失業人員在就業過程中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的合理流動,拓展就業空間,增加就業機會。包括保持就信息渠道通暢和推動勞動力合理流動政策。同時,勞動力流動政策的完善能夠促使勞動力從就業飽和的行業向就業容量大、社會所需的行業轉移,由東南沿海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區和基層轉移,解決我國結構性失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丁秀芬.我國就業再就業工作問題分析與研究[J].管理學家, 2010.
[2]楊慧娟.就業政策對失業人員就業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 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