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榮
摘要:要實現數學教學從獲取知識這個目標轉變為關注人的發展。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的機會,讓他們在經歷知識的過程中,真正體驗和感悟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體悟;學習方法
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學生傳授一定的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為此,數學教學既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他們親身經歷數學建構的過程。這種主動建構是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進行體驗、反思才能實現的。從而使學生在獲得對數學問題理解的同時,在認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發展。通過挖掘問題中的趣味性因素,引導學生運用各種學習方法,使學生多猜想、多發現、多創造。因此,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師引導學生“體悟”顯得尤為重要。
一、動手實踐,在操作情境中引導學生“體悟”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欣賞、揭示數學美,必然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自覺地去探索、去發現、去思考、去觀察。
如在《圓面積》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初步理解“面積”的概念,我做了如下設計:(1)比一比、畫一畫、剪一剪、拼一拼。通過這四個環節,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使學生感知面積。(2)描一描、看一看,拼一拼。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加深學生對面積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初步認識圓面積的意義,體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發現,在發現中加深對圖形面積的感受、體驗。教師讓學生經歷實物操作,再到畫圖,感悟面積的實質,激起學生的思維想象。
二、溝通聯系,在遷移同化中引導學生“體悟”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說學生本人要把學習的東西自己去發現與創造出來,而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例如,以前我在“分數的初步認識”的教學中,先讓學生把課前準備好的圓或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引導出“1份可以怎樣表示”。在學生無法用整數表示分得的結果時再引出分數。顯然這種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建構完整、牢固的數學知識體系,不利于學生面對問題、主動搜索、溝通聯系。
學習的本質是學習者用已有的經驗解釋同化新知的過程,也是未知與已有的經驗之間建立實質性聯系的過程。現在我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創設了一些學生所熟悉并感興趣的現實情境“分蘋果”,分物品是學生生活經常遇到的實際問題,教師就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再現生活中“分蘋果”的場景,讓學生從感性上認識了“平均分”,為下面教學幾分之一的意義做好了鋪墊,同時讓學生懂得“我為什么要學習分數”,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建構,而動手操作對學生的建構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老師為學生創設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提供了探究的材料和充分動手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過程中,感悟分數的含義。引導他們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系,學生在捕捉聯系、發現竅門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經歷知識經驗的遷移與同化,認知矛盾趨于平衡,認知結構得以拓展。因此,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獲得知識,又發展思維,同時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三、探索研究,于反思總結中引導學生“體悟”
一切認識都必須通過主體的建構活動才得以完成。所以學生必須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自我監控,自我檢查,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符合自己設置的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反思,把解決問題的思維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形成一定的認知策略,學到數學思想方法,從而提高元認知能力。如在“分數的初步認識”教學中,當學生暴露口算除法有多種想法時,教師創造性地提供一個變式,讓學生探究,強化對口算方法和轉化思維的認識,這樣的課堂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學生的主體建構。
四、營造氛圍,在師生評價中引導學生“體悟”
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是一切以人的發展為本,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使全體學生的素質都得到提高。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地評價學生,對于后進生實行“舍得送分”,對于特優生實行“突破滿分”。為學生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教師的鼓勵、激勵下體驗知識的來龍去脈,攀登知識的高峰。
五、引導學生在創新意識和攻堅意識中“體悟”
數學教師要善于創造有利于學生的創新、發展的教學環境,培養學生創新、攻堅的意識。這個環境應該是民主的、外向的、開放的。在教師的指導下,每個學生都參與疑難問題的討論,大膽地探求解題思路。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解題思路與方法、規律,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要允許學生鼓勵學生,向自己挑戰;鼓勵學生發表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鼓勵學生向書本挑戰,提出與書本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向權威挑戰,培養學生克難攻堅的意識。
總之,要實現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悟”學習的目標,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機會,讓他們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和感悟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實現學生在認知、情感、智能等方面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文安縣趙各莊鎮大王東中心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