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櫻
摘 要 新時期黨領導下的共青團,是黨領導青年運動活動的核心組織,伴隨著黨的發展與建設,已經有了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從小發展到大,從弱發展到強,同時共青團的成長與發展也在推動著黨的建設與發展。在新時期黨領導下的共青團,一定要與時俱進,實現跨時代的飛躍發展,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我們探究與解決,本文將淺析一下新時期黨領導下的共青團管理的實踐研究 。
關鍵詞 新時期 黨領導 共青團管理 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D297 文獻標識碼:A
1 怎樣處理好黨團關系與團青關系
共青團組織存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怎樣才能夠處理好黨團關系和團青關系,怎樣處理好黨與團的關系和團與青年的關系,是共青團組織需要解決的基本問題。團關系和團青關系具有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關系,通過連接黨的青年工作,兩者成為了密不可分的一個體系。共青團組織的性質與方向是依靠黨領導決定的,而青年又是黨革命的接班人,共青團在黨的成長與發展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黨和青年團之間的關系,在黨章中就有明確的規定,規定要求共青團要接受黨的領導與指引,各地方的共青團都要接受黨的領導與指揮。與此同時,共青團作為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政權的重要支柱,黨非常重視共青團組織的重要領導作用,共青團能夠代表國家青年群體的利益,然后參加國家的政治與生活,通過帶動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建功立業,培養出來無數的黨接班人,這種群眾基礎鞏固和加強了黨的執政方針。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出現青年利益群體多樣化的現象,而且構成基礎呈現多元化的趨向,這給共青團提供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給共青團提供了一定的發展機遇。共青團原本就是屬于黨、政府和青年之間聯系的中介組織,不僅要落實好黨的方針與任務,還要對本團體的利益具有代表性和反應性,與此同時,還要積極的培訓青年團體的政治教育,促進青年團體健康的成長。但是,受到傳統體制的影響,共青團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有了政治化與官僚化的趨勢,這樣現象的產生,不能夠照顧到所有群體成員之間的意愿,使得青年的工作現狀與青年實際要求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差距。
因此,在新形勢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表現出來的各種不適應,都會使得團組織的工作能力與號召能力降低。青年團要想對迎接的挑戰,保持著基本問題發展的協調性,就必須滿足黨和政府對人民團體政治的要求,鞏固高青年群眾的基礎力量,滿足好團組織的利益需求,贏得青年團體的認可,讓廣大青年團體參與到其中。這樣才能夠適應改革的目標與需求,才能夠落實好共青團組織的落腳點與出發點。
2 內部機制的重構與社會化工作體系的建立
在這個計劃經濟體制的時期,無論是中央,還是團支部,都要實行好六級垂直管理體制。只有執行好這種管理體制,才能夠再創輝煌。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與結構的重組,使得團組織不得不改變管理體制,來適應時代的變化與要求,平衡機制的運轉情況,提高提高對基層統轄的能力,在新的社會趨勢——小社會,大結構下,構建好新的工作格局與運行機制。共青團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其職能也在逐漸增多,領導機構為了增加管理的效率,也在進行裁員工作,使得共青團的出路只能是選擇工作社會化。
黨從上至下對團組織進行調整,形成了校團委和大社團的一種新格局,而且還把網絡技術應用在其中。格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團的領導機關要減少政治化,提高放權化,通過提高辦事效率和決策的水平,履行好指導和協調的工作職能。最基本的團委工作,就是管理好團體內部組織,真正建立好團隊伍,把不屬于團內的工作任務,推入到社會當中。第二,要把社會因素融入到青年工作當中,把共青團組織作為核心,打破社會性、區域性和行業性等格局,通過多元化的方式凝聚起來青年,形成一定的工作結構體系。第三,建立健全團物質的層次與類型,給青少年提供保護性和發展性的橋梁,讓青年能夠通過有償的服務得到應有的回報,盡量滿足青年的需求。第四,構建好青年工作的網絡系統。比如說,人才網絡和各青年社團的資源網絡,以及各類教訓培訓網絡等。因此,團組織一定要按照黨和政府對青年工作提出來的最新要求,從團組織和青年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利用法制,規范好市場的運作與產業的經營,完善好以青年體系為主的團組織。
3 加強基層團組織建設
共青團工作的基礎與終端,就是基層團組織,基層團組織更是團的領導機關與廣大團員和青年之間的聯系平臺。共青團在長期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團結了廣大的青年群眾,并且出色的完成了黨交代的各種任務。尤其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期,黨對共青團提出了基層整體化的建設方針,要求全團要共同努力,抓好黨的任務。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的背景下,社會組織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同時,學校和各種機關單位的組織也發生了很大的電話。當然,共青團的分布與組織結構,也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年的類別也變得更加多樣化與復雜化,單位人也變化成為了社會人。這種變化與轉變的結果,使得共青團組織里的青年逐漸減少,甚至使得一些基層團組織出現慵懶的狀態,很多流動團員認不清自己的團組織。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的各種轉型與變化,各種新的社會組織也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勢涌現出來,造成團組織出現了很多的空白點。
4 把黨的思想理論放在共青團建設的首位
共青團建設的理論基礎就是思想,堅持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把發展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成立共青團的基本指導思想。從新形勢下的社會發展與實踐來看,共青團的建設是黨和國家所關注的理論思考,通過堅持實事求是和與時俱進的選擇,逐漸提高共青團在理論發展方向中的境界,并且為共青團的發展,打造出新的格局。
4.1 共青團建設與發展的根本要求是思想理論建設
黨建設與領導共青團的最初目的,就是給先進青年提供一個發展的平臺,通過建設共青團凝結起來優秀青年的群眾組織,讓更多的有志青年參與到社會發展當中,幫助黨更好的完成社會主義建設,通過完成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真正實現解放人民、獨立民族和富強國家的最終目標。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是馬克思主義,因此,共青團的建設的思想與選擇,一定要堅持好馬克思主義思想,通過堅定廣大共青團員的思想理念,優化廣大共青團員的自覺、自主和積極性,推動廣大共青團員的先進性、創新性、紀律性和純潔性,用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提升自己,從而為共青團管理建設,奠定堅持的基礎,成為黨可靠的后備軍,聽從黨的指令。共青團里凝結著的,都是社會各屆優秀青年的先進組織,組織的先進性是把號召和鼓舞青年力量,作為基本的方針;組織的先進性來源,主要是共青團指導思想的科學合理性。在中國共產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各個階段,均是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建設來發展自身,通過對廣大共青團員進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理想與現實相結合的培訓,讓共青團員能夠在社會實踐當中,不斷的成長與進步。
4.2 共青團團員全面進步的需要是思想理論建設
在中國革命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加入共青團的青年團員,無論是在家庭出身情況,還是在文化程度方面,又或是在思想政治與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共青團員沒有清晰的認識與了解當下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現狀,也沒有清晰的認識與了解中國革命的歷史,更沒有清晰認識與了解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歷程和經驗。為了能夠把全國各地存在巨大差異的共青團員緊密的聯合在一起,能夠更好的服務于人民、服務于黨,需要建設思想理論建設,來促進共青團團員的全面進步。
5 結束語
共青團在黨的帶領下,已經經歷了幾十多年的歷史洗禮,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新時期下,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還要與時俱進,在這個充滿競爭、壓力、挑戰和機遇的社會中,只有處理好共青團組織的生存與發展的問題,發揮出創新精神,才能夠把共青團發揚光大。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與社會的轉型,團組織在黨的領導下,一定會不斷的發展與壯大,滿足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魏巍.新時期共青團管理創新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2014.
[2] 李曉華.淺談新時期如何加強共青團的工作[A].2013.
[3] 徐蕾.淺談新時期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管理創新問題的研究與探討[J].湖北社會科學,20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