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珊+張博
摘 要 文化是事物發展的根基,對體育來說也是一樣。而高校是實施體育教育的地方,承擔著發揚體育精神,促進體育發展的重任。本篇文章對高校體育精神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分析,為高校怎樣提高學生的體育修養提出了一些指導性的建議。
關鍵詞 體育教育 文化內涵 高校 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社會的發展,體育文化逐漸的成為一種眾所周知的文化,并且它還是體育教育發展的來源。運動能力的增強以及體育事業的進步都離不開體育文化,并且體育文化還推動著體育事業的向前發展。體育教育作為體育事業進步和專業人士塑造的樞紐,大大影響著體育的文化程度。目前,發展教育的主要方向就是倡導素質教育,同時,素質教育也促進著社會文明的進步。高校要想推動體育教育的向前發展,就要著眼于體育的文化內涵以及它的發展方向。所以本文就這些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剖析,意在研究高校的體育文化精髓,探索出可以推動體育教育進步的主要渠道。然而高校的體育教育在文化領域的實踐,眼前仍然處在初生期,對于文化內涵的傳揚力度不足。雖然高校內的一部分老師們明白了體育文化內涵的必要性,但對于實踐方面仍然缺乏,在試行時期,由于學校沒有營造文化氛圍導致學生們沒有學習體育文化的主動性。即使曾經努力過但是仍舊不了了之了。本文就目前高等學校的體育文化現狀,為體育文化的發展方向做出了具體分析,用來提供和參考。
1 改革以往的教育模式,順應體育文化的發展要求
課堂包含倆方面內容,一是進行理論解析,二是進行操作訓練。所以課堂是目前高校實施體育教育的重要途徑。就此來說,體育文化的主要實施渠道就是通過理論課堂。所以,弘揚體育文化的出發點就是理論課堂的創設。然而目前中國體育文化的內容太單調,而課堂理論授課就是為了進行操作訓練。大部分只是把體育中的訓練方法改編成了理論,真正涉及到體育文化的知識少之又少。所以,目前要做的就是改變以往的教育形式,替換掉理論的教學方式,而把體育文化貫徹到理論課堂之上。將來的體育教育的重點就是發展文化教育,同時它也是體育事業長足進步的重中之重。但是要進行教育改革并不僅僅是針對一個地方,它必須包含課程教育模式、課本知識以及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等多方面內容。所以,在進行文化改革過程中要能夠充分體會到文化的精髓,確立文化教育的目標,鍛煉學生對體育文化的重視,讓他們成為體育文化改革的主要推動力。從而使體育文化能夠更加迅速平穩的發展和進步。
2 將體育與人文二者融為一體,塑造高水平的優秀教師
將體育與人文這倆種教育結合起來,完成傳統教育和文化的融合就是發展體育文化的重點。而在體育事業中,最常見的弊病就是忽略文化,重視能力。所以,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改正這種觀念,將文化教育放在首位。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更加重視塑造學生的文化內涵以及提高學生對理論與體育文化的認識,創設知識內涵的環境,幫助體育文化在高校的弘揚做鋪墊。作為高校,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并不單單增強學生的能力和技巧,更應該把文化教育貫徹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幫助學生完成身心的協調發展。雖然我國現在提倡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但老師依舊是整個授課過程的主導者。只有通過教師,學生才能夠對所學的內容展開思考和創新。所以,老師的教育觀念與思想認識大大影響著學生對體育文化的掌握。盡管一些學校的老師認識到了文化教育的不可替代性,但是依然沒有透徹的分析和操作。所以,第一步就要著眼于教師,將文化教育的知識編入到體育的教育體制中,大力的弘揚文化教育,對傳統的教育模式進行革新,真正把體育的文化教育部分融入到教學中。可見,教師最需要做的就是放棄傳統只重視體能的舊思想,重新制定教學目標,把體育文化當做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
3 重視體育文化的特色,創設體育文化體制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也包括著體育文化??梢?,重視體育文化的民族特色對促進學校的體育文化發展也獲益匪淺。學生很早就開始了解民族文化,把民族文化當成發展體育文化的出發點,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的接納和學習。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對體育文化教育的主動性。單方面的通過學校來發展體育文化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并且教學的主要內容也顯得毫無意義。所以,還應該將社會資源融入進來,創設文化教育體制。因為體育文化包含多個方面的內容。比如體育的名人事例、體育品牌精神、大眾體育進步等等。所以,要學會把體育文化和各個方面的內容結合在一起,創設統整的體育教育體制,使體育文化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從而更加完善體育文化的精髓。
4 結語
體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體育文化。同時它還支持著以后體育教育的進步。而高校是體育教育的實施陣地,就應該擔負著提高教育事業發展的重大責任。所以學校應該把體育文化編入教學體制之中,將其當成整個教學的主要內容。在進行體育教育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學習體育文化知識,提高學生的精神修養,擴大體育文化的吸引力,從而使體育文化走進社會,達到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秦志華.對休閑體育內涵界定的研究[J].運動,2015(12).
[2] 張璐璐.體育休閑價值研究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