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樅陽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基礎性、綜合性學科,對于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隨著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通過實施增效減負的教學策略,可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發展。此次研究主要是闡述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的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
前言:在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而實施增效減負的教學策略,不僅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也實現了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加強對學生個性化的認識,能夠緊貼學生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重新構建課堂結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學習中,提升學習效率。
一、吃透教材,了解學生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增效減負中,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理念,加深對語文教材的深層次分析和挖掘,認真鉆研;并且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從而使課堂教學更加具有效率,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語文素養的提升。同時,教師需要肯定班級學生的差異性表現,對班級學生做到充分了解,尊重學生,關心學生,使學生能夠敢于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以此形成和諧良好的師生情感。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礎,有利于為增效減負奠定基礎。
二、注重個體差異,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由于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小學生面對相同的事物,肯定會有著不同的理解程度,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也有差異性。針對學生的此種差異性體現,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次教學法,確保所有的學生均能夠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有意識的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尤其是班級中的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在了解學生興趣和擅長領域的基礎上,盡可能的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以此使學困生也有機會回答出問題。在學生問題回答正確之后,教師及時的給與獎勵和表揚;如果學生問題回答錯誤,教師也不需要批評,而是適當的進行引導和鼓舞,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只有讓學生感受到快樂和放松,課堂學習效率更會更加的高效。
三、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
為了實現小學語文課堂的增效減負,教師必須讓學生能夠掌握有效的學習手段,以此提升學習質量。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也能夠認真備課,課堂上積極與學生互動,但是學生的語文成績依舊不夠理想。其實,之所以出現此種情況,除了教學方式之外,更為關鍵是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如果學生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必將會影響到學習質量。所以在如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適當的進行引導,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時間的積累過程,特別是在小學生掌握學習方式的重要小學階段,如果此階段教師給與學生過多的學習壓力,很容易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和排斥情緒。由此可見,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的討論,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加強對學生記憶的訓練,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實現知識的不斷累積,從而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四、增強作業的趣味性和多樣性
作業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延續,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作業形式,主要是包括生字詞、單元練習、日記、作文、閱讀練習等等。此種用筆來寫的作業形式,很多學生都會有反感的想法,而教師長時間批閱,也會有煩躁的時候。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作業有濃厚的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所以,為了實現增效減負的目標,教師有必要豐富作業形式,提升作業的趣味性,使作業更具有創意和新穎,以此使學生在快樂的情緒中完成作業。語文作業是鮮活的,開放的,生活化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每天聽新聞、閱讀報刊、收集、或者是實踐活動等等方式,在豐富學生視野、提高思維深度的同時,也有效的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能力。語文學習,就在學生身邊,多元化的語文作業布置形式,可以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保持愉悅的情緒完成作業。這樣的作業布置形式,是連接學生與教師的一種紐帶,有效的連接了課堂上知識與生活社會,非常具有高效性。所以,在以后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教師盡可能做到作業的趣味性和多元化。
總結:總而言之,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及時轉變教學理念,更好的貫徹落實增效減負的思想,更好的突出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性,給與學生充足的自由學習和討論時間,由此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使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野芳.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堂增效減負[J].東西南北:教育,2016(12):00184-00184
[2]李振速.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7):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