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瑩瑩
摘要:與本科院校相比,高職院校辦學時間短、辦學經驗少,這就決定了其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更應打破傳統人事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內部的人才潛力。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現狀,結合當前實際情況,提出了有利于高職院校發展的科學模式,強調實行“以人為本”的軟性管理制度。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人力資源管理;以人為本
高職院校要面臨市場經濟下的自主招生、自主管理的社會體制,是與本科院校同時參與競爭的市場主體,但高職院校通常學生素質相對較低、教學設備相對落后、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較薄弱,發展相對艱難。若想與其它高校進行生存與發展的競爭,只能依靠更加先進的管理,特別是依靠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最大限度地挖掘出原有教職員工的潛力,通過“人”這個核心力量去創造管理特色及提高畢業生質量和就業率,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反過來再以此促進招生,即學校的“出口”和“入口”都要抓、都要努力開拓自我生存與發展的市場和機會。
一、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很大程度上繼續沿用著傳統的人事制度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社會性,單以職稱、職務、工資等物質刺激來獲得士氣與積極性,這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否定了教職員工在學校管理中的主體地位。正如中小學的教改中呼喊了多年的口號:“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只能且必須起主導作用”。但事實上,很多學校和教師都在一邊理解卻一邊無奈地違反著改革精神,學生成為課堂主體的現象只有在公開課上才得以充分展現,因為教改的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以及智力的投人,但產出—學生們的成績卻不是立竿見影的。同理,多數高職院校由于師資力量和科研水平較薄弱、國家財政投入相對較少等諸多客觀因素的制約,無法完全像有些木科院校那樣自如地打破傳統人事制度管理模式而進行現代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改革創新。
然而,這里存在一個制度問題。絕大多數院校無論市屬或省屬單位,在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相關的政策時都要受到上級政府部門相關規定的制約。鑒于此,高職院校一方面要避免政策沖突,另一方面要突破傳統、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努力完善管理制度,把握住最寶貴的“人”力資源,謀求更大發展。
二、樹立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創新理念
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是指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為了提升高等教育內部人力資源管理與運作的效率,運用創新思維為高校帶來人力資源管理的新思想、新概念和新方法。既然硬性制度會否定人才的主體地位和社會性,破壞人力資源發揮作用的積極性、創造性,那么我們在現代管理中就應該結合高職院校自身特點與實際情況,將硬性制度柔和化或者予以適度的彈性。打破硬性管理模式的有形界限,不拘泥于固定的組織結構,這種人性化管理充分體現出“和諧、融洽、協作、韌性”的柔性管理特征。
三、加強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舉措
(一)以人為本
在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管理改革道路上,我們更應與時俱進,深人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逐步開拓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院校人力資源現代管理的新模式。科學發展觀的理論核心是要努力實現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調,對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來說,堅持以人為本,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是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一個基本要求,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因為自身條件提襟見肘,同時又不可能大張旗鼓借助外部力量,高職院校更應把握住“人”,用好“人”,善用“人”。無論是斥巨資引進的稀缺人才還是自主培養的高級教師,既是硬件也是軟件,都是高職院校的寶貴資源,都是強校固本的寶藏。
(二)加強培訓
在培養人才方面,高職院校應該以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講求實效為原則,合理規劃培訓內容和目標。通過建立系統的師資培訓的制度,堅持重點培養與整體素質共同提高,以優化教師梯隊為目標,以中青年骨干教師為重點,著力培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學術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不斷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如大力引進各類專業技術及高學歷人才:鼓勵在職教師攻讀碩士學位:通過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崗前培訓、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骨干教師培訓、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青年教師培訓等活動,有力促進師資隊伍結構的良性變化和健康發展。
(三)合理考核
考核既是檢驗工作情況、工作績效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晉升、聘任和獎懲的依據,制訂切實可行的績效考核辦法和建立合理的績效考核機制至關重要。但是,作為財政“部分供養”的事業單位—公益二類高職院校,始終不能完全脫離各級政府中人事部門的管轄,考核方面不能自主選擇機制,還要受到諸多方面的制約。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應結合實際情況,堅持按需設崗、擇優聘任、責酬一致的原則,強化崗位管理,把人員待遇與崗位職責、貢獻大小緊密結合起來,真正實行按勞取酬、優勞優酬,改革分配制度,建立重實績、重貢獻,向高層次人才和重點崗位傾斜的分配激勵機制。在有限的自主權限內優化配置,建立科學管理機制,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打破封閉的管理模式,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
(四)營造良好環境
近幾年,很多學者呼吁,與單純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不同,在高校這個特殊環境中,教職員工有被尊重思想的需要,學校應采取措施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和環境,融和親切的人際關系,降低教師們心中來自內外的各種巨大壓力。高職院校同樣面臨這個問題,雖然教師們的經濟待遇逐年提高,但隨之而來的是晉升職稱、聘任職務、競爭上崗、教學質量等一系列的壓力。在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應把人性化的軟性管理思想融入到制定高校制度的各個環節,注重人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層次,滿足人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我們老生常談的“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感情留人”。無論任何年代、任何社會,中國傳統教育培養出來的真正知識分子對事業的需求始終是第一位的。
(作者單位:許昌電氣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