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晶+谷少永

摘 要:職業院校課程開發應遵循相應的國家職業標準和崗位規范。文章以外貿行業的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外貿跟單管理》所對接的外貿跟單員崗位為例,闡述了職業標準中要求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同時針對現有課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和辦法。
關鍵詞:國家職業標準;外貿跟單;課程改革
近些年,我國職業教育蓬勃發展,結構趨于合理,效益初步顯現,基本形成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2015年8月,教育部發布《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人才培養的若干舉措。其中第五條“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中明確指出:“要推進專業教學緊貼技術進步和生產實際。對接職業標準、行業標準和崗位規范,緊貼崗位實際工作過程,調整課程結構,更新課程內容,深化多種模式的課程改革。”這表明國家積極提倡職業院校中的課程組成要素與職業標準進行銜接、溝通。
《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GB/T 28158-2011)文件是由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企業協會和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聯合起草,經全國電子業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83)提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實施。這是外貿行業中首個國家級的職業標準,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課程內容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標準自實行至今將近5年時間,縱觀各職業學院情況,國際貿易專業課程建設良莠不齊,特別是依據該國家職業標準進行的有關課程改革的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都非常有限。我們認為,高職教育的專業課程是國家職業標準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的主要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職業標準的有關基礎知識、基本素質要求、技能要求融入課程,并以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進行有效銜接,從而實現職業能力要求的課程化。因此,本文以國際貿易專業開設具有代表性的《外貿跟單管理》課程為例進行深入探討研究。
一、《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GB/T 28158-2011)職業標準中跟單員職業要求
眾所周知,我們一般談到的外貿跟單員主要是指在進出口業務中,在貿易合同簽訂后,依據合同和相關單證對貨物加工、裝運、保險、報檢、報關、結匯等部分或全部環節進行跟蹤或操作,協助履行貿易合同的外貿業務人員。外貿跟單員的工作幾乎涉及的企業的每一個環節,從生產、銷售、物料、財務、人事到總務都會有跟單員的身影出現。工作特點具有較大綜合性和復雜性。
在《國際貿易業務的職業分類與資質管理》的國家標準里面,將國際貿易人員職業類別細化為國際貿易業務運營類、單證類、財會類和翻譯類四類,四個職業等級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其中一級為最高級。其中外貿跟單員崗位與業務員、外貿秘書等同時歸屬到國際貿易業務運營類第四級,往上發展是第三級助理國際貿易師,即從事國際貿易業務策劃、經營和管理并具備相應資質的人員。
作為外貿跟單員的主要工作內容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了解分管貿易合同的相關條款;第二,協助業務主管選擇出口商品和供貨單位;第三,根據合同要求,協調監督商品生產過程;第四,履行定購合同并安排發貨事宜。在資質要求方面,國家職業標準分別從基本條件、業務技能和業務知識三個方面進行了規定,詳見表1。
另外,為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在實際工作崗位中具有進一步的發展潛力,打通職業體系的上升通道,我們在進行課程開發研究的時候也應該參考職業標準第三級助理國際貿易師的職業要求,詳見表2。
二、《外貿跟單管理》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外貿跟單管理》課程是國際貿易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目標以外貿跟單工作流程為主線,緊密圍繞跟單員崗位的典型工作內容設計課程內容,立足于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切實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及與工作任務的相關性。對照國家職業標準和企業實際需求,目前該課程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重考證,輕實操,學生動手能力不強
長期以來,為落實國家對高職院校畢業生“雙證書”政策要求,各學校要求在校生在取得畢業證的同時,還要考取與專業相關的行業資格證書。在國際貿易專業領域,外貿跟單員證書與國際商務單證員證書由于考證通過率高而受到師生熱烈追捧。從課程的教材選取,到課程內容的講授,甚至學生的考核方式也是“以證代考”,即用考證的成績作為該課程的學習成績。因此,有學生甚至認為,開設本課程的目的就是為了考證,順利拿到證書就完成學習任務了。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畢業生的“雙證書”要求,但是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考證通過的人不一定能真正勝任跟單員崗位工作。對照職業標準中所要求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考證只是非常單一、客觀的測試方式而已,測試的內容和反饋的結果有限。作為操作性很強的外貿跟單崗位,應結合企業實際,嘗試多渠道多途徑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綜合素質。
2.忽視國際貿易商品知識,與實際崗位要求甚遠
成為外貿跟單員必須掌握相關的職業知識,同時需要把知識轉換成工作技能。在國家職業標準中明確提到跟單員應熟悉相關國際貿易流程以及有關的商品知識。通過企業調研,我們也發現很多跟單員崗位的學生首先必須了解、認知產品,否則有關產品的采購、生產進度跟進、質檢等跟單工作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國際貿易商品知識對跟單員來說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實際的教學領域,我們卻發現受所選教材和教學課時等原因影響,商品知識經常忽略不講,或只按照考證需要簡單介紹有關紡織品的單一產品知識。當然,不可否認在市場上也存在少量以某一行業為中心開展業務的跟單教材,如茶葉、服裝等,但學生獲取的產品知識并不充分。因此,如何讓學生掌握豐富有效的國際貿易商品知識,為跟單員崗位奠定良好的職業基礎,是我們課程改革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
3.受教學觀念所限,很少開展雙語教學endprint
外貿跟單員崗位具有涉外性,要求從業人員需具備跨文化交際基礎能力以及基礎的商務外語應用能力,要了解國際貿易單證相關標準,熟悉國際商務禮儀。因此,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掌握跟單工作技能,進行雙語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別是跟單崗位運用的商務英語溝通,各種英文單證的填制都需要在課堂上進行強化訓練。從目前高職院校授課情況來看,國際貿易專業的單證課程、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有雙語甚至全英文授課,但對于外貿跟單課程用雙語講授的鳳毛麟角。有些教師甚至認為所謂跟單的雙語課,就應該只需要專業術語使用英語,其他內容就還是使用中文解釋,更利于學生理解。這是錯誤的。
4.教師跟單經驗不足,授課方式與技巧有待提高
《外貿跟單管理》課程貼近企業實際工作,操作性和綜合性強,這對我們所有的授課教師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對于年輕教師而言,他們一般是研究生或博士生畢業直接到高校,也有的曾在企業短暫實習,但是對于跟單崗位的流程掌握不深。同時,對于有經驗的老教師來說,由于長期在學校授課而脫離了企業跟單實踐,無法掌握最新的跟單工作動態和發展趨勢。在授課方式上,一般以理論講授為主,也會采用項目導入法、案例法等,但選取的素材多半以書本提供的資料為基礎,解決崗位問題比較機械化、固定化。
三、與國家職業標準相銜接的《外貿跟單管理》課程改革措施
通過以上分析,為了培養學生成為能勝任企業崗位需要的外貿跟單員,具備國家職業標準所規定的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我們認為《外貿跟單管理》課程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改革:
1.根據崗位任務設計教學內容,模擬崗位實訓
為了充分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改革長期以來以通過考證為主要目標的教學要求,我們認為首先應該依據跟單員崗位的職業標準,選取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重塑工作流程,按項目分步驟地設計課程內容。比如,外貿跟單員接單后第一個工作任務就是分析訂單,針對這個教學內容,如果單純從考證的角度出發,一般只需對英文條款能夠讀懂并進行翻譯即可。但在實際工作領域,跟單員還需要深入挖掘合同訂立條款的相關背景以及條款規定對其他跟單任務的影響。教師應在課堂中通過正確引導,鼓勵學生模擬崗位演練,通過分析不同企業的訂單材料設計后續跟單流程,以真實崗位的實訓提高學生的職業知識和技能。
2.深入校企合作,強化國際貿易商品知識
對于所有從事進出口活動的人員來說,商品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內容,跟單員也必須要熟悉。在國際貿易中涉及的商品種類繁多,要對所有商品都有深入認識幾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在跟單管理課程上應該如何向學生講解相關的商品知識呢?我們建議從進出口貿易的角度講授商品內容,特別是介紹國際市場對我國主要進出口商品的品質要求、包裝情況、商品標準及質量認證等方面的知識。同時,為了掌握最新的商品信息和要求,我們還建議從企業引入授課教師,根據企業目前實際生產的情況,使用實物、視頻等各種素材講解產品知識;也可以在校企深入融合的前提下,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學生到企業生產一線實地考察,提升有關國際貿易商品方面的認知。
3.提升教學理念,有效落實雙語教學
在外貿跟單員的崗位中,有很多工作任務需要具備一定的英文技能才能實現。如在外貿合同履約過程中與國外客戶的溝通,有可能是口語的交流,也存在以函電方式為主的書面用語。除此以外,全套英文單證的繕制與審核都考驗了跟單員從業人員的英文綜合應用能力。很顯然,只用中文授課,或者只針對專業術語開展的跟單課程雙語教學難以滿足崗位實際要求。教師應更新教學理念,從跟單員崗位工作任務出發,要兼顧學生的英文水平,以此為基礎設計雙語教學情景,強化外貿跟單員崗位的英語訓練,提高學生的英文溝通能力和溝通技巧,以及對各種英文單證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4.建全教師下企業輪崗機制,鼓勵教學資源開發
高職院校培養的是高技能應用型人才,而高校的大部分青年教師和長期只在學校授課的老教師們都脫離了企業實踐,那么他們所講授的課程怎么能培養適應企業需求的人才呢?誠然,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也確實出臺了教師下企業的一些規范,但效果卻有限。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業實踐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難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工作量補貼,有的學校僅僅以填表、企業蓋章簽名的文件就作為教師下企業的依據,缺乏檢驗企業實踐成果的有效方法。所以,要真正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須健全完善專任教師定期下企業輪崗制度,不能停留在表面,切實做好教師實踐相關的質量保障工作;鼓勵教師進行教學資源開發,包括呈現教學內容的各種教學資源,如教材、課件等,用于支持教學內容呈現的教學資源,如案例、動畫、企業資料,以及可供學生操作訓練的教學資源,如崗位任務操作手段、仿真軟件等。
總之,《外貿跟單管理》課程在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體系中是一門極其重要的核心必修課,該課程為學生畢業后從事外貿跟單員工作提供職前訓練和準備。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進行改革,有利于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最終提升學生的就業素質與技能。
參考文獻:
[1]吳 薇.外貿跟單實務[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4.
[2]李雄杰.職業教育理實一體化課程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張麗莉.高職《外貿跟單實務》課程教學改革實踐[J].高教學刊,2015(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