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春霞 龐貝
6月15日,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重磅發布了工業互聯網云平臺INDICS(Industrial intelligent cloud system)。這是世界首批、國內首個工業互聯網云平臺。
雖然如今才揭開神秘面紗,但INDICS已經問世兩年。2015年6月15日,它正式上線運行。短短兩年時間,它已擁有注冊企業逾80萬戶(其中境外企業3000多戶),線上協作成功約400億元,業務運行過程嵌入云平臺企業1500余家,設備接入云平臺6000余臺——這已經是全球已知嵌入企業數和接入設備數最多的云平臺。
INDICS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INDICS=互聯網+什么?
除了依托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的雄厚實力,INDICS的號召力更多則來自于自身功能。
如果將它服務的企業用戶比作個體消費者,那它就是企業界的淘寶、京東、順豐,甚至更多。
多在哪兒?
INDICS,是以工業大數據為驅動,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技術為核心的工業互聯網開放平臺,可以實現產品、機器、數據、人的全面互聯互通和綜合集成。
自2015年航天云網創建伊始,航天科工就為其設計了明晰的使命框架:要能夠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過程實現,支持企業智慧化運行,支持企業與用戶從產品定制到售后服務的全程互動,支持企業間“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業務活動,支持“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企業有產品、制造無限制,企業有規模、能力無約束,企業有銷售,市場無障礙”生態形成。
簡言之,INDICS就是要讓工業云的平臺應用滲透到制造業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物流、服務等全部流程,從而不斷推動制造業研發創新體系、生產組織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的持續變革。
航天科工董事長高紅衛表示,通過整合配置航天科工內部和社會各類優質資源,航天科工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旨在推動工業領域實現制造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同時牽引線下智能化改造,實現智能制造、協同制造和云制造,從而打造線上線下結合、制造服務結合、創新創業結合的工業互聯網生態。
INDICS:“彎道超車”時不我待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INDICS既然是全球首批,國內首個,其創立難度可想而知。
高紅衛說,工業互聯網是集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采集與挖掘技術于一體的全球性工業創新載體。由于上述技術還都處于不斷創新和高速迭代階段,所以可以說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任何成熟的工業互聯網運行平臺。因此,當下人們對于工業互聯網的理解還處于一種“盲人摸象”的狀態。
既然深知艱難,為什么仍要知難而進?所謂“大勢所趨”,用在這里再合適不過。
工業互聯網是制造業的發展趨勢,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和重要支撐。國內企業對于智能化改造的需求迫切,國際上對于制造業向智能化發展趨勢也已經形成共識。隨著國務院《中國制造2025》、《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等相關政策出臺,工業大數據的地位和戰略意義日趨明朗。更為迫切的是,從工業技術發展腳步看,中國從未離工業冠軍如此之近。
無論是軟件系統還是硬件設備,我國與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差距都很遙遠。但是僅從工業大數據的現狀來看,雖然我國處于剛剛起步狀態,但是美國等先進國家也是起步不久。正如中國航天科工航天云網公司副總經理祝守宇所說,“在工業大數據這個領域,我們跟國際先進水平相差不過三五年,在這個新的、重要的領域,中國必須把握機會、實現趕超?!?/p>
中國工業互聯網相關生態體系的建設,有望深刻改變未來國際產業分工與國際貿易競爭格局,也將為我國制造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難得的歷史機遇。
高紅衛表示,我國擁有相對完善的制造業體系,業務齊備、產業鏈完整,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階段,必須抓住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窗口期”。更為關鍵之處在于,INDICS不僅可以滿足各類企業對工業云平臺的需求,也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發展、保障我國制造業主權的需要。
INDICS:加速器性能如何
“窗口期”如何把握,彎道超車怎樣提速,INDICS是否成竹在胸?
作為工業大數據的最佳踐行者之一,祝守字用20個字概括了航天云網的發展理念,“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這也正是工業大數據實驗室組建過程中最重要的發展因素。
航天科工充分分析中國國情以及信息化時代工業產業發展趨勢,依托航天數字化工業體系建設實踐,將INDICS體系結構分為工業應用APP層、云平臺層、平臺接入層、工業物聯網層和工業設備層五層。
圍繞INDICS,航天科工深刻把握《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的本質內涵,并結合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實踐經驗與前瞻思考,形成了《基于云平臺的智能化改造標準體系》,包括基礎共性、云平臺技術、設備智能化、工業物聯網技術、工廠智能化、安全6大部分,覆蓋智能化改造全技術領域。
讓我們逐一梳理INDICS的幾大功用。
互聯網服務,加速信息互通資源共享。INDICS平臺能夠提供完整工業互聯網服務功能,適合不同層次、類型、規模的企業;可支持各種工業設備接入、集成各類工業應用服務,構建良性工業生態體系,使制造管理更加便捷高效;構建了涵蓋設備安全、網絡安全、控制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和商業安全的工業互聯網完整安全保障體系。
上下互動,打通虛擬與現實。INDICSiE在構建線上線下聯動、打通虛擬與現實的產業發展互動平臺,打破工業企業“各自為戰”狀態。通過高效整合和共享國內外優質資源,INDICS線上平臺端可以為企業提供覆蓋產業鏈全過程和全要素的服務,并提供云端制造服務;線下端從構建智能制造新模式出發,逐步牽引設備、崗位、工廠等底端設備進行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建設,進而打破生產鏈上的“信息孤島”,實現智能協同。endprint
標準化質量認證,推動制造能力提升。為落實質量強國戰略,以質量和標準助力制造能力和水平提升,INDICS依循航天質量標準,建立質量認證專區并實施運行,對入駐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及質量信用等級進行客觀公正評價。在這里,企業若獲得航天質量品質的星級碼,便會優先成為航天企業的供方,會獲得量身定做的朋友圈、共享圈、共贏圈,企業的星級、質量信用將會推送給新顧客!截至目前,通過認證企業已超過3000家。
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廠。在中國制造業普遍處于工業2.0階段的環境中,許多中小企業的設備都無法聯網,大量設備處于啞設備狀態。航天科工內部率先開展起“三啞”(啞設備、啞崗位、啞企業)改造,形成了“1+8+N”的智能制造業務團隊組織體系,不僅集結了航天科工先進技術,還整合了全國很多頂尖企業和研究機構,能夠輕松改造出一間智能工廠。
成都若克科技有限公司有幸成為航天云網在四川的第一個智能制造改造對象。6個月,600萬,一條智能制造生產線破殼而出。若克的車間實現自動化以后,其設備運行、生產管理等數據將傳輸到航天云網平臺上。據此,航天云網可以為其匹配合作商、尋找商機,將生產能力和市場最大化。
航天科工副總經理魏毅寅說:“今年,航天科工內部要有5000臺以上的設備接入云平臺、500家企業業務流程嵌入云平臺,‘非啞企業占比要達到80‰”
工業應用服務,解決企業“成長的煩惱”。工業互聯網要發展,企業要完成從“重商”向“重享(指共享)”的認知與觀念轉變。同時,企業的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都是需要逐一解決的“成長的煩惱”。INDICS打造涵蓋智能商務、智能研發、智能生產和智能服務等制造全產業鏈的工業應用服務,并以航天科工國內領先的自主可控技術水平,為用戶構建了工業云安全保障防護體系。
同時,為進一步改善目前工業領域信息封閉的問題,將工業數據與云制造應用、工業大數據應用無縫集成,航天云網公司還推出了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工業物聯網網關——SMART IOT,用于傳感器網絡接入、設備接入和邊緣計算及工業大數據處理。該產品支持多類設備數據采集,具備良好的可拓展性,為生產制造企業提供了工業設備連接并使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的便捷方式。
互聯紐帶,構建新型工業生態。航天科工不僅要建設可用、好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也在為打造工業互聯網生態做著積極的嘗試。以INDICS為紐帶,航天科工已與產業鏈上下游、國內國際企業展開深入而廣泛的合作,剛剛結束的“航天云網杯”第一屆工業互聯網APP創新大賽中,匯聚了近200家各類企業的300多款APP應用參與活動,涉及32個專項領域,累計下載總次數100余萬次,航天科工的工業互聯網生態正在快速構建。
現在,INDICS作為我國唯一提供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公共服務的云平臺,與西門子公司的MindSphere云平臺、GE公司的Predix云平臺處于同一水平,但平臺功能和應用場景更為豐富,推廣應用速度與成效優勢明顯。
INDICS上線運行兩年來,注冊企業用戶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小微企業占比超過90%,私營企業占比超過90%;線上協作需求發布約1000億元,協作成功約400億元;2016年入駐企業總產出超過450億元;部分傳統產業用戶的應用項目節省研發成本30%以上,縮短研發周期60%以上,產品研制、生產、服務全壽命經營績效提升10%以上……
利用云平臺提供的協同設計、協同制造、協同試驗功能后,實現大幅度降低成本、壓縮時間、提高質量的案例比比皆是:航天科工所屬河南航天總公司數控機床主軸利用率從之前的30%左右達到目前的80%,操作工人的數量僅為原來的1/6,既提前了進度,又保證了質量,還降低了綜合生產成本;航天科工二院二部創新開展電纜三維協同設計與制造,壓縮工作周期60%以上,減輕電纜網重量15%~30%,產品可靠性明顯提高;航天電器公司在實現銷售收入增長17%的同時,實現運營成本降低20%以上、生產效率提升224%。
信息革命正在大幅度提升工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工業互聯網是集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大數據采集與挖掘技術于一體的全球性工業創新載體。通過構建制造業公共平臺,通過促進云端企業智能制造、協同制造、云制造能力形成,可以最終實現“企業有組織,資源無邊界”的目標,從而適應信息經濟時代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高紅衛表達了建設中國工業互聯網的堅定決心:“以全球發布INDICS+CMSS為起點,航天科工將與全球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廣泛深入的合作,并與云端用戶一起,鍥而不舍地努力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時代制造業生態系統發育載體,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為促進全球制造業在信息化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做出航天科工應有的貢獻?!?/p>
以INDICS平臺為依托,對接《中國制造2025》戰略,發揮積極引領作用,推動我國制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為我國制造業從跟跑向并跑再到領跑,實現“彎道超車”,航天科工和中國工業界時不我待,更志在必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