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建華

摘 要:有效的課堂形式是提高課堂效果的重要途徑之一。創新課堂形式,是創建高效復習課堂的有力保障。文章介紹了四種新型課堂形式,它們都是一些被教學實踐檢驗過的行之有效的復習課堂形式,有利于課堂形式的創新以及復習課堂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課堂形式 ;高效課堂; 復習課堂
1.引入歌曲,培養激情,樹立目標
自從“衡水之風”吹遍大江南北之后,“創造激情燃燒的校園”的口號便充斥著校園內外。如何構建“激情燃燒”的學業水平測試復習課堂,引入歌曲便是一個不錯的方法。
當然我們挑選的歌曲應該是配合我們的教學目標的,是有利于樹立學生的明確目標的,可以是適當改編的。例如《團結就是力量》這首歌,對高中生來說都是耳熟能詳的,根據它的節拍,我們可以把它的歌詞適當改寫,如把“團結”換成“勤奮”、把“力量”換成“高分”等,那么一首目標明確、朗朗上口、鏗鏘有力的新歌就誕生了,其具體歌詞如下:“勤奮就是高分,勤奮就是高分;這力量是B,這力量是A,向著學業水平測試開火,讓一切不及格的分數死亡!朝著會考、朝著高考、朝著新夢想,發出萬丈光芒!”
這首歌詞可以讓學生先抄下來,一邊是《團結就是力量》的歌詞,一邊是《勤奮就是高分》的歌詞。每當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浮躁、松懈、疲勞等不利于提高課堂效率的負面情緒的時候,或者上下午第一節課學生睡意朦朧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齊唱一遍《團結就是力量》(主要是找一下音調的感覺),再唱兩遍《勤奮就是高分》,鼓舞一下士氣,或者也可以說再進行一次“勤奮洗腦”。
2.小小黑板,派上用場,構建高效課堂
由于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尤其是在現存高考模式之下,每一位歷史教師都會同時兼任好幾個班的歷史教學任務。在這種背景之下,很多同仁多會抱怨:課務是如此的繁多,相同的重要知識點、線索一天之內要在不同班級重復好幾遍,實在讓人疲于應付。
朋友,不要緊,讓我們改造一下杜郎口模式吧:杜郎口流行學生用小黑板,那為什么我們教師不能用小黑板呢?我們以復習人教版必修三《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一單元為例。當在自主復習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小黑板上畫出本單元的時間軸,要求學生參考時間軸的提示,在自己組內的小黑板上完成相應的具體理論思想,根據具體理論思想口述相應的知識點,如這一具體理論提出的背景、內容、意義等。在這種模式之下,我們主要在小黑板上簡單地板書出如下簡單的時間軸:
在A班復習結束時,我可以留下一塊學生組內訂正得比較好的小黑板和我原先的小黑板,把它們帶到我接下來要上課的班級去。
接下來的操作按照我原來的方法重復操作,不同的是,當學生們展示組內的成果時,我可以把從A班級帶來的有答案的時間軸作為參考答案,以供學生們訂正,最后用我最初的帶有簡易時間軸的小黑板作為課堂抽查用。
3.限時記憶,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1)教師事先印發每一單元的知識單。
(2)教師根據學生學習歷史的實際情況,把學生分成白色軍團:白色代表著天空,是高高在上、目標高遠的意思,他們是比較優秀的學生,目標就是考A。綠色軍團:綠色代表著生機盎然,他們是中等的學生,目標就是考B。紅色軍團:紅色一方面代表著危險,另一方面代表著活力,他們是基礎相對落后一點的學生,目標就是保C爭B。
(3)教師準備一個空盒子,里面放進若干個白、綠、紅粉筆頭,這可以根據我們各自學校、班級的定位而確定不同顏色粉筆頭數量的多少。如果我們學校、班級定位于考A,那么多放幾個白色粉筆頭;如果定位于考C,那么多放幾個紅粉筆頭。
4.知識搶答,反復操練,夯實基礎
歷史學業水平測試畢竟不是高考,即使是問答題,一般它的答案也不會太長。所以我們可以利用它的答案畢較短小精悍的特點,充分發揮搶答的優勢。其操作方法:首先,將每個班級分成若干學習興趣小組;其次,準備若干個搶答題目,可以是搶答時間、人名、事件、重大政策、會議,等等,總之答案不要太長;最后,問題提出后,會答的學生可以站起來搶答。答錯一人抵消答對一人,以此類推。為答對和答對人數最多的小組加一分。如此循環下來,類計得分最多的一組為本課紅旗小組。這種方法的優點在于參與面廣。
當然,“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讓學生在歷史復習課上動起來,能讓學生時刻繃緊學習的那根弦,增強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課堂形式,就是創建高效歷史復習課的有效形式。愿我們在今后的歷史教學實踐中,能夠創新課堂形式,從而創建高效歷史復習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