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文
摘要:近年來,我國高校音樂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進步。但是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為了有效提高高校音樂教育質量,本文試圖分析當前我國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而促進我國高校音樂教育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高校 音樂教育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16-0070-02
高校要把學生培育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而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不是單單的某一個方面,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但是我國很多高校都忽視了音樂教育,我們理應客觀分析當前音樂教育的背景和狀況,真正重視音樂教育在高校的發展。
一、當前高校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模式化的音樂教學方式
我國高校現在音樂教育模式非常單一,可選擇性很少,這樣的結果就是教師的教法顯得單一,學生學得也相對枯燥。高校老師如果有較多的舞臺表演經歷的話,還能夠進行適當的創新,學生對課程的吸引力還算關注。但是如果老師一直是深耕一線的教師,對現場的表演經驗較少,相對的創作能力也較低,學生的興趣自然也較低,尤其是傳統的教育方式,難免枯燥乏味。大學生作為一個富有朝氣,并且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有一定是非判斷能力的群體,他們向往一切美好的事物,對很多新鮮的事物都有著較強的好奇的欲望,一旦出現了新的教學方法,大學生們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學習欲望。但現實是,模式化的教學方式已經成為了當今高校音樂教學的主流方式,很多高校和教師害怕改變,害怕嘗試新的事物,這就導致了現在這種僵化的教學模式。
(二)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度較低
雖然我國的教育一直強調素質教育,但是音樂教育也占據著較為重要的地位。音樂教育作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極高的美育價值,是最直接的大學美育,對全面推行、實施素質教育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追求大學生人格全面平衡的發展,是高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長期以來,我國在教育實踐中,重理工、輕人文,重功利、輕素質,重專業、輕基礎,重書本、輕實踐,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認識流于膚淺,忽視大學生美育情感的培養。而有些高校主管音樂教育的領導對音樂教育重視不夠,誤認為音樂教育僅僅就是簡單的唱歌、跳舞,認為舉行一些比賽活動、文藝匯演就算是音樂教育的全部,這樣導致音樂教育在高校的教學實踐中不被重視,流于形式和表象,使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沒辦法真正得到提高和發展。社會上對音樂教育缺乏本質深刻的認識,再加上音樂教育不可能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它的作用在短期內也無法看見,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一些人輕視它,僅僅把它看做一種點綴、擺設,而沒有從本質上去認識它的價值。所以,無論是社會、學校、還是家庭都沒有給音樂教育以足夠的重視,這樣一來,無論是教育工作者還是受教育者,都在心里埋下音樂教育不重要的潛意識,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校音樂教師隊伍不強大
我國的高校往往重視的是學生的專業知識,雖然很多高校開設了公共音樂課,但都是流于形式,學校不重視,學生也不重視。這樣就導致很多優秀的音樂教師流失現象嚴重,很多教師都覺得自己的價值得不到體現。高校在招聘新的音樂教師的時候,目的性和規劃性不強,只是為了招一個音樂老師而已,這就違背了相關部門設立高校公共音樂課的初衷。這種現象不只是出現在高校中,在我國的各地中學同樣是這樣的情況,甚至有更嚴重的現象。學校往往把音樂課當成是點綴或者是裝飾,而忽略了音樂課的重要的本質的作用,有的高校雖然配備了設備先進的音樂教室,但是都淪為了擺設,先進的設備被擱置。同時,高校中大量的音樂優秀人才從學校中流失,這已然成為了當下我們各級教育機構及學校必須面對的問題之一。
(四)高校音樂課的內容沒有緊跟時代
我國高校的音樂課開展已經有些時間了,但是由于缺乏一個整體的規劃性,各個高校的音樂教育課的開展進程和狀況也不太一樣。有些高校只是按照教程的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不會有任何的改進。許多高校的公共音樂師資大都來源于專業的音樂院(系),他們在求學階段的專業是聲樂、器樂或理論作曲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技術性傳授,從而使得學生對音樂望而卻步。當下流行的音樂內容或者音樂形式往往很少被放在高校音樂教學上,面對著空洞的教學內容,學生的興趣全無,教師的音樂課也進行得索然無味,音樂課真正的成為了高校教學的點綴和裝飾,而忽視了音樂課的設定初衷和本質。
二、解決當前高校音樂教育問題的方法
我國高校音樂教育走過幾十年,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和進步,但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針對當下存在著的這些問題,我們理應關注以下幾個問題。
(一)提高音樂教育的地位
提高音樂教育的地位,高校和學生必須真正的把音樂教育作為他們的內心需求,高校應真正地把音樂教育重視起來,絕不能把音樂教育作為學校課程的點綴和裝飾。對高校而言,可以提高公共音樂課的學分,這樣就會有更多的學生走進教室,讓他們去感受音樂的美。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要形成對音樂教育的尊重,只有這種全社會對音樂教育的尊重,才能夠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門必須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音樂教育的問題,以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教育目標,真正地提高音樂教育的地位,這樣也更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二)培養良好的教學關系,為教學服務
在音樂這樣的藝術類教學上,更默契、和諧的教學關系往往更容易促進教學效果的產生。音樂教學中,教師不能以教授者的地位高高在上,要積極主動的去和學生溝通,去引導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有更多的熱情去探究音樂的美和韻味。通過這種積極的感情溝通,讓他們對音樂有更多的感悟和認知,同時,讓他們有更多的欲望去感受音樂對他們內心的滿足,也有更多地動力對音樂進行創作和表演。高校音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的加入當下流行音樂內容甚至是以當下的音樂節目作為切入點,進行音樂教學。首先要調動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有對音樂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沖動,把音樂課成為一種享受,達到開設音樂課的初衷,讓大學生們提高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最終達到一個教師、學生和觀眾都十分滿意的效果,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質量。endprint
(三)音樂教學要重視技法,更要重視感情的投入
音樂是一種表達舞者感情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上,老師不僅要重視學生技法上的東西,更要讓學生知道一首歌蘊含的感情的重要性,教師要試圖讓學生從思想上真正的明白感情對音樂的真正的重要性。每一個優秀作品的誕生都是有著強烈的感情的賦予,科學的學習音樂是必需的提高音樂能力的條件之一,感情的投入更是創作優秀作品的核心。像我們身邊每一首耳熟能詳的歌曲都是創作者生活的經歷,都是把自己最真摯的感情投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上。即使是一首旋律簡單的作品,一旦有了全身心的感情投入,它也是完美的作品,是能打動人內心的作品。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然。在音樂教學上更是如此,我們的教師要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感情,真正地去體會創作者的情,進而達到美育的目的。
(四)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方法
隨著網絡的發展,高校的音樂教育方法也呈現出了多樣性的選擇方式,教師也應該根據當前的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能力進行不同的教學,以便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老師可以設定一個題目,讓幾個學生組成團隊共同去完成,不同的團隊必然會形成競爭,但同一個團隊內又會形成合作,這種既合作又競爭的模式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作能力有著極大的幫助。當然,隨著現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音樂視頻教學出現在網絡上,我們的高校老師可以借鑒網絡上的視頻為教學服務,高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改變經典曲目,讓學生以自己的視角去理解經典作品,去賦予它新的生命力。總而言之,高校和高校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音樂教學,利用當下各種流行的模式進行音樂教學,以達到服務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怡樂.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本土音樂文化的滲透——以江西高校音樂教育為例[J].音樂創作,2015,(12).
[2]銀卓瑪.少數民族語境中的青海高校音樂教育——以藏族音樂傳承為例而展開的幾點思考[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5,(12).
[3]王江萍,楊忠斌.文化軟實力背景下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在高校中的活態傳承——以布依族銅鼓藤甲舞為例[J].體育時空,2015,(21).
[4]王振華.高校音樂教育中展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實踐研究[J].音樂時空,2015,(19).
[5]盧亮.高校音樂教育聲樂教學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探析[J].北方音樂,2016,(16).
[6]王婷婷.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對民族音樂的融入[J].北方音樂,2015,(11).
[7]林紅.浙臺高校音樂教育交流合作的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6,(01):25-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