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建華+代滇+胡繼娟+陸建兵
摘 要 環境影響評價是環境工程專業必修課程之一,具有極強的實用性和權威性。本文從實用角度對環評教學進行探討,為學生學習構建整體框架,提高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理論知識,并注重與實踐相結合,讓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
關鍵詞 環境影響評價 研究性教學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國家、社會對環境保護的關注度不斷越高。區別于大多數課程的末端治理教學,環境影響評價是一門通過分析預測對項目可能產生的污染進行防治的學科,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環境影響評價在環境工程專業的教學中具有重要地位。該課程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系統論與價值論的觀點,評價建設項目及政府的有關規劃對環境質量的影響,對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具有重大意義。環境影響評價也是環境工程本科生畢業后從事的主要方向之一,實用性極強,因此,學以致用顯得格外重要。在課程結束以后,學生對環評應該有整體上的了解,且能大致編寫一份環評報告書(表)。這對傳統教學內容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同時,也對學生實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目的的改變
傳統的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目的是傳授學生專業知識。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教育格局的變化,該課程學時減少,龐雜的知識難以在短時間內被學生掌握。社會對環評工作的要求也發生了巨大變化,更加注重實用性。因此,新時期的環評教學應以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為主要目的,讓學生自主學習、思考、探索實踐,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境界。教學理念應該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更新完善環境影響評價教學內容,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構建與時俱進的教學結構體系。
2教學內容的改變
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應依據環評技術路線的要求,從現場勘探、工程分析、現狀調查和影響評價預測著手,細化教學內容,針對各環節問題進行教學。并且環評教學內容也應體現崗位能力。教學內容大致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理論知識,需要教師依據環評技術路線,為學生構建一個環評整體框架,教師需聯系環境監測學、大氣、水等環境工程本科生教學體系中的大部分專業課程知識。二是具體實踐過程,其核心是環評相關技術導則、法律法規。在冗雜的法律條文中,評價方法和模式的選取對最終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于是教會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正確的模式將是重中之重。
3教學模式的改變
環評教學從知識性向實用性變化,環評教學模式也隨之發生巨大變化。需要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通過網絡教學進行教學和知識拓展。學習的重點從課堂轉向空閑時間,這個轉變使教師與學生聯系溝通的時間大大增加,也要求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其次,案例教學將在環境影響評價的教學課堂占有較大份量。通過舉例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掌握例如評價因子選取、監測方案制定等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法。環境影響評價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學生能獨立地編制完整的環評報告書(表),因此教師在傳授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實際工作能力的培育。
4結語
我國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環評制度的發展也十分迅速,使得高效的環評教學與環評工作要求存在嚴重的脫節現象。為提高教學的實用性,需要教師結合環評工作實踐,把握最新環評動態,改進教學方法,另外,應加大新教材的編寫力度,縮短出版周期,并使教材內容與環評上崗培訓和環評工作師培訓相接軌。學生要學好實用性極強的這門課,必須認識到環評學習的重要性與嚴肅性,在思想上端正對這門課程的認識。同時要注意改革考試方法和重點,學習的目的不是考試,考試成績無法反映出學生思考和實踐的能力,可以將期末成績劃分為考試成績、平時成績、實踐成績來綜合評定。
參考文獻
[1] 張春暉,何緒文,于彩虹,章麗萍,于妍.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的現狀與改進思路[J]. 環境科學與管理,2011(11).
[2] 張波,吳春篤,儲金宇.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03).
[3] 郭春梅,趙立軍,詹亞力,陳進富.環境影響評價教學方法研究[J].廣東化工.2012(03).
[4] 王強.“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153-156.
[5] 蔣珍茂,陳玉成.“環境影響評價”課程教學改革的初步探索[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5):177-180.
[6] 戰友,李立欣,任廣萌.環境影響評價課程理論與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1(08):78-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