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東
摘 要: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要關注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注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課堂氛圍。體育課程的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也可以促進學生心理品質的發展。從建立師生關系,營造良好課堂氛圍;注重指導多元學習,充分發展學生個性;有效組織體育活動,實現陽光體育教學這三個方面來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新課程;小學體育;體育運動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主體性的培養與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小學體育課程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其自然也要遵循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通過恰當的教學設計來保證學生的健康良好發展。那么,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從而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只有讓學生對參與體育運動充滿熱情,才能逐漸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增強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陽光體育教學的實現。
一、建立和諧師生關系,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基礎,在體育教學中更是如此。體育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課不僅僅是“玩”,而是要在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與技巧的前提下進行合理高效的“玩”。在當前的小學體育課堂上,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理論知識的學習都沒有興趣,缺乏了理論知識,學生在參與鍛煉時很容易會因為方式不當而受傷,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體育教師要盡量避免類似情況的出現,因此,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使其掌握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是十分必要的。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學習時感性思維占據著主導,這也就使得師生關系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學生喜歡體育教師,他們自然也就樂于與教師溝通,并認真地聽教師所講的理論內容。因此,體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關心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在與學生交朋友的基礎上設計教學,通過輕松和諧氛圍的營造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為其科學地參與體育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指導多元學習,充分發展學生個性
由于每個小學生的身體素質各不相同,他們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喜愛和擅長程度也不同,如果教師總是采用統一的教學方式,難免會讓有些學生感覺到無趣與厭煩,不利于體育教學質量的保證與學生身心素質的發展。那么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就要通過多元的指導來發展學生的個性,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動作要領的基礎上發揚自己的特長,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來進行鍛煉,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體育教學的內容豐富多樣,體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培養學生廣泛的愛好,讓他們在不斷的參與中得到身體素質的綜合發展。在每節體育課上教師也可以留給學生一段自由活動的時間,讓他們做自己喜愛的運動,教師則可以向學校申請提供給學生相應的運動器材,以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由于小學生所知道的運動形式比較單一,在他們進行自由活動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運動項目給予指導,豐富學生的運動形式,以增強運動的趣味性,發展學生的個性。
三、有效組織體育活動,實現陽光體育教學
體育課程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學,其主要的活動場所是在室外,主要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親自參與實踐。對于小學生來說,課外學習更有助于他們天性的釋放,有助于學生活力的激發。為了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教師可以投其所好,通過組織恰當的體育活動來設計教學,從而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到快樂,讓學生認識到體育運動的樂趣與意義,繼而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也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例如,在教學了“跑步”的基本技巧與注意事項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力跑”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感受到合作的意義,體驗到體育運動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從而有助于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形成。再如,教學了“籃球”后,教師可以在講解清楚籃球比賽的規則后,組織學生進行籃球賽。學生在比賽中齊心合力,也更有助于他們形成公平競爭的體育意識,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素養,也培養學生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形成。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體育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式的轉變,采用恰當的手段與方法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體育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能夠加強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在體育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滲透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中逐漸地提升自身的能力,促進自身個性的發展,也為其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憲華.“教”與“玩”結合是小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A].第五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2016.
[2]楊坤.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快樂體育實施分析[A].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6.
[3]鄭春雷,于振東.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幾點啟示[A].吉林省第二屆中小學教師優秀科研成果評選獲獎論文匯編(特等獎)[C].2011.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