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恒
摘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全球化的發展,在改變世界級經濟格局的同時,也對我國經濟和商務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現階段,我國正處于“三期疊加”的關鍵階段,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愈發明顯,只有培養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國際貿易人才,才能為我國更好的把握發展機遇提供動力支持。本文主要對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的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踐教學;問題
一、當前國際貿易專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現在各個高校國際貿易專業都開設有相當多的課程,例如計量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國際市場營銷學,國際貿易實務,貨幣銀行學等等,所學理論知識,涉及到了進出口貿易的各個方面,可謂面面俱到。但是當前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知識很豐富,一旦具體操作起來卻手足無措或者漏洞百出。究其原因就是他們沒有實踐經驗。眾所周知,實踐出真知,我們的理論知識必須借助實踐經驗來鞏固,也只有經過實踐經驗,我們的理論知識才能得到應用和檢驗。所以當前高校教育模式一定要注意革除重理論,輕實踐這個弊端。
(二)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脫節
我們寒窗苦讀十幾載,都是為了從教師和書本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都應該與市場需求相結合,以市場以及企業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需求為導向,制定人才培養計劃。但是,當前教學模式存在的一個弊端就是,根據傳統方法,讓學生一味學習書本知識,然后根據應試教育的方式,督促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然后檢測學生的掌握程度。像這樣不結合市場需求的培養計劃,培養人才的時候就會沒有側重點,學生自己也就不知道應該重點發展哪方面的能力,對所有需要掌握的東西平均用力,最終就導致了哪一種能力都會而不精。
(三)實踐型教師隊伍水平有待提高
當前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生普遍實踐能力匱乏,動手能力不佳,其原因除了學校組織的實踐機會較少外,還有實踐型教師的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學校組織的所謂實踐機會一般都是在學校的專門實驗室中引導模擬一些企業經營生產過程,實踐型教師也一般都由本門課的任課教師擔任,他們一般也是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是實踐經驗卻不豐富。有時候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請教老師的時候也得不到解決。學生的許多問題無法解決之后,整個實驗也就是會進行得磕磕絆絆,最終實驗的價值也就大大折扣。所以各大高校要致力于解決實踐型教師專業素養不高的問題,或者聘請具有真實的企業管理操作人才作為實踐型教師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四)重視紙上談兵,缺乏口語溝通
“啞巴英語”是現在各個年紀各個專業都存在的問題。因為高中的應試教育,學生和教師普遍面臨著升學壓力,而好多地方高考中英語聽力不計入總分,所以學生和教師都放棄了對這一塊的練習。因而導致了這樣的狀況,好多學生筆試能力特別棒,但是口語能力卻差到讓人詫異。在進入大學之后,由于學習模式變了,老師的監督力度不如從前,很少有學生會自覺主動地練習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所以,啞巴英語的現象特別普遍。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他們將來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與各國人民打交道,所以,有一口流利的英語是硬性要求。但是,現在好多國貿專業的學生都是英語筆試能力比較好,比如說用英語寫一份出口合同,填一張外匯單等等都不是問題,卻唯獨不會準確地讀出來。對于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致命缺點,我們必須積極調整教學模式,加以整改培養一個具有綜合能力的國際貿易畢業生。
(五)畢業論文與實習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能力
眾所周知,每個大學畢業生都要設計一篇畢業論文,要與本專業知識相關,想法新穎,見解獨到。這需要學生經過長期的實地調查然后結合深厚的理論知識才能完成。。
二、國際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對策
(一)重視社會實踐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高校國際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一專多能”的復合應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本專業的操作技能,還必須具備社會適應能力,如獨立、協作、溝通、自學和創新等一系列關鍵能力。參加廣泛的社會實踐有助于鍛煉和提升個人綜合能力。可以利用校內社團開展商務談判、舉辦商品拍賣會和建立創業基地,也可以是校外進行與專業有關的走訪調查和社會調研,或是投身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等。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對國際貿易專業學生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培養創業創新能力及綜合素質培養大有裨益。
(二)完善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建設
高校應進一步加大國際貿易實驗室投資力度,主動邀請企業參與實驗室建設,引進的國際貿易平臺軟件應盡量貼合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環境,充分發揮模擬仿真效應。維護現有的實訓基地,可以考慮讓實習基地進校講座或與教師定期進行座談會,還可以考慮建立校外導師制,讓有經驗的外貿人員帶領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或實習輔導。開發新的實習基地,并按照地方產業的特色做好實習基地的規劃,以達到更好的實踐效果。
(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隨著我國國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就業的激烈競爭,國際貿易專業的碩士生甚至博士生越來越多地進入企業工作。這個群體在企業有了3~5年工作經驗后,既有較高的專業理論水平,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雙師型”教師的要求有很高的吻合度,高校可以加大這一類人才的引進力度。對現有的專任教師,高校可以在績效考核、職稱評定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加以引導,激活教師鍛煉能力、增長才干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向“雙師型”教師發展。
(四)完善實踐教學考核體系
國際貿易實踐教學考核應堅持以過程評價為主、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實驗室實訓可以設置登錄率和提交率等過程性統計指標:可以讓教師鎖定學生的電腦;可以將實踐結果與實踐過程掛鉤,只有完成了各個實踐環節,才能導出實踐結果:可以分配實訓任務要求學生即時完成。通過過程考核,避免投機偷懶和操心作弊現象的發生,保證實訓質量。
三、結語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關系是一個多年“斗爭”的問題,很難將二者完全徑渭分明地劃分界限。我們在研究實踐教學如何得到更多的重視和應用時,既要尊重實踐教學自身的特點,也要結合理論教學的體系傳統,融合現有教學體系的組織文化底蘊和通例,正確處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之間的關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