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劉冕軒
摘要: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展。遵循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關注學生職業生涯和可持續發展需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該意見明確規定了高職院校的指導思想是立德樹人,宗旨是服務發展。高職學生志愿服務所秉承的“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等理念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精神高度契合,促進了其立德樹人功能的發揮。高職學生志愿服務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學生人格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渠道。
關鍵詞:高職學生;志愿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
一、思想政治素質提升的必要性
首先,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信念的需要。理想信念是一個人自覺自愿地形成的,如果沒有一個正確的政治導向,就會偏離方向,因此在理想信念形成過程中應該有一個正確的政治導向作為主心骨加以引領。具備正確的思想政治素質對大學生在志愿服務中形成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素質在志愿服務過程中將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引導到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正確方向上來。其次,抵御西方思想的滲透,增強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現代開放的社會,信息的傳遞和交流更為方便和快捷,西方的意識形態和文化伴隨著各種電子產品和文化產品輸出到中國,滲透到大學生的思想和生活之中。大學生的思想除了受到本國主流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影響,也受到西方各種意識形態和文化的沖擊,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滲透下,大學生很容易迷失自己,如果沒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就會被西方的思想所同化。第三,志愿服務中的價值觀引領的實踐者。每個社會都有其核心價值觀,每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都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反映了社會意識的本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是和諧社會的靈魂。只有在正確的政治思想素質的引領下,才能充分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
二、高職學生志愿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發揮的實現路徑
(一)推進高職學生志愿服務管理的科學化
志愿服務對推進高職院校的立德樹人起著重要作用,因而應該使用科學的管理模式對其進行管理。高職院校應努力為學生志愿者創造與其專業相銜接的工作,確保其在志愿服務中的積極性,同時高職院校應對志愿服務給予有益的反饋并及時幫助志愿者解決服務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志愿服務完成時,應對志愿服務中志愿者的表現記錄在案,并為其在未來就業時提供推薦信等書面肯定。在志愿服務的管理模式中,應發揮不同要素的不同作用:其中高職學生志愿者是核心要素,他們決定著志愿服務的效果和規模;志愿組織發揮橋梁和中介作用,主要是組織志愿者更好地向服務對象提供服務:政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是外部環境要素,為志愿服務提供引導與支持。完善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可以有效地推進志愿服務的科學化,有利于志愿服務工作的有效開展。
(二)落實高職學生志愿者激勵保障機制
建立高職學生志愿服務招募機制。志愿者招募工作是開展志愿服務的首要任務,組建一支具有專業水平、端正的工作態度、充滿熱情和責任感的志愿者隊伍是實施各種志愿服務項目、完成志愿服務任務的根本保障。高職院校應根據不同的志愿服務類型,建立相應的組織來制定相應的招募程序和支持政策,選拔一批有較高素質志愿者以保證志愿服務的有序開展。完善高職學生志愿服務保險機制。志愿服務的開展應以保障志愿者的權益和安全為基本前提。高職院校應當給予學生志愿者一部分獎勵性經費,并為其提供保險,并為高職志愿服務的開展提供最基本的資金保障。如北京市政府自2014年6月起率先每年對志愿者進行財政援助,為所有實名登記的高職院校志愿者購買保險,這將成為第一個由政府出資的志愿者保險項目。落實高職學生志愿者評價機制。高職院校將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學校考評與學生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有效反饋渠道,促進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良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形成個個爭先的工作氛圍,并能抑制各種不思進取、懶惰散漫的消極態度,變“他律”為“自律”,使高職學生志愿服務進入“努力工作-提高效果-改善言行”的良性循環。
(三)打造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品牌
高職院校學生對志愿服務的自覺意識還不夠強烈,學生參與公益事業還沒有成為習慣,因此高職院校應致力于營造濃厚的投身志愿服務的校園氛圍,推進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品牌向常態化方向發展。要打造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品牌。高職院校目前應大力推動和發展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青年志愿者社區發展計劃、綠色志愿者行動等志愿品牌,充分發揮各項目自身的號召力,使其獲得高職學生志愿者的積極響應,并在全國高職院校激起志愿服務的熱潮。加強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網站的建立。充分利用網絡媒介,直接面向高職學生宣傳志愿服務理念。志愿服務是人自發性的一種自我奉獻,人類道德良知的展現。志愿服務能夠喚起人類心靈深處最純凈的道德良知,這種良知與情懷是支撐志愿服務事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志愿理念的普及不僅能提高高職學生志愿服務的參與度,還能培養高職學生的使命感,使志愿服務成為一種自覺和常態。擴大媒體對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宣傳。媒體的宣傳對高職學生志愿服務品牌的構建具有重要影響。媒體對高職學生志愿服務精神和理念的傳播,能夠引發社會對高職學生志愿服務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學生志愿服務在我國重大事件中的出色表現,使媒體對學生志愿服務的報道呈上升趨勢,在全社會營造了支持高職學生志愿服務的氛圍。
三、結論
近年來,大學生志愿服務在中國蓬勃發展,已經成為大學生了解社會、融入社會的重要渠道,同時,志愿活動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在它的影響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現階段大學生志愿者在政治思想素質方面還存在著功利性傾向,面臨西方文化沖擊的挑戰,活動的政治思想性受到忽視等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