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摘 要:由于傳統美術教育理念對兒童繪畫的影響,教師錯誤引導和培養,導致我國兒童普遍創新意識不強,就繪畫教學如何培養兒童的創新意識提出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繪畫教學;創新意識;兒童
眾所周知,創新意識是后天教育和培養的結果。目前在美術教育領域創新教育明顯不足,導致我國兒童繪畫創新意識嚴重滯后。本文試就“如何在美術教育中培養兒童繪畫的創新意識”這一問題展開論述。
一、傳統美術教育理念對培養兒童創新意識的影響
在傳統兒童繪畫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許多教師急功近利,他們往往引導學生依葫蘆畫瓢,長期使用臨摹方法教授學生繪畫技能。在此模式主導下,兒童繪畫形成固定的藝術表現形式,其作品千篇一律,同質現象非常嚴重。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一旦缺少藝術個性,兒童繪畫能力就會受到約束,對教師的依賴性增加,從而失去獨立判斷和觀察能力,創新意識無從談起。如果讓他們畫一個新物體,他們就會茫然無措、無所適從,不知如何下筆。因此,臨摹教學導致兒童對繪畫缺乏審美情趣,作品喪失美的表達,也沒有自己的獨特的心靈感受和體驗,更談不上創新意識的生成。
二、培養兒童繪畫創新意識的策略
美國學者對兒童繪畫的創新性歷來持肯定意見,他們主張通過兒童繪畫教學,積極發展藝術個性,大力提升審美素養。在繪畫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線、形、色等方面發揮想象力,借此來培養其創新意識。
(一)線
在繪畫教學中,線條是學生表現情感、創造形象的重要視覺元素。所以在線條應用方面要善于把握線條的藝術符號,充分挖掘兒童繪畫的藝術表現力,尊重其在線條構思方面的獨特性。有研究表明:兒童在繪畫過程中究竟從哪個角度來展示線條的審美特點,往往難以達成共識。因此,不能忽視線條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的特殊作用。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1.正確審視曲直線條
兒童受生理特點的影響,視覺傳達的形體都帶有曲性感,也是線條由曲趨直意識的體現。所以,要正確審視曲線存在的合理性,使學生在曲線中得到靈感,促進其繪畫創作充分張揚個性,培養創新潛能。例如小學美術“滾動樂園”一課,鼓勵學生大膽運用曲線,增強物體的運動感,作品也隨之增添美學價值。
2.多元應用幾何線條
在繪畫中單一線條會使兒童思維變得保守僵化,創造心理得到限制。因此,美術教師要有意識地創造無序形象,擴展兒童想象的空間,多元應用幾何線條,通過無序實現創造有序的目的。以小學美術“圖形的魔術組合”一課為例:要教會他們運用特殊方法把一些看似沒有關系的物象組合在一起,改變繪畫思維方式,使作品也變得更有新意,有助于培養其創新意識。
(二)形
形狀可以分為自由形和幾何形,兒童繪畫教學應該注重形的塑造,因為它更具有培養兒童創新意識的特征。
1.引導學生敢于打破常規之“形”
傳統循序漸進的繪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兒童思維的發散。正如朱智賢所言:“兒童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所以對繪畫本體來說,要敢于追求特殊的視覺效果,打破他們的常規之形,從特定角度展現動態之形,增強繪畫物體的形象表達,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激勵學生善于創造新奇之“形”
在日常生活中,物體之形本身具有可塑性。繪畫教學要引導學生出奇、出新,以奇險創造出具有獨特意義的藝術形式。由于兒童繪畫受到視覺感受和心理的制約,所以美術教師要善于激勵學生跳出傳統觀察方式去看待各類物體,獲得新奇感受。
(三)色
在繪畫的諸要素中,顏色能觸動人的感覺,且能制造出一種特殊的情調。繪畫教學要主動引導學生用好色彩,彰顯個性。正如皮亞杰所言:“只有當所教的東西可以引起兒童從事創造的和再創的活動,才會有效地被兒童所同化”。
1.以調色帶動創新
兒童對色彩有固定的喜厭習慣,這影響了他們對物體表現的情感投入。通過調色讓其領略色彩的豐富和變化,培養他們調色從無意到有意,從簡單到復雜,逐漸使調色過程藝術化。如在小學美術“生活中的暖色”和“生活中的冷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把握色調的基礎上豐富用色,使作品呈現出絢麗的效果,帶動創新意識的培養。
2.以變色突破創新
由于受固有搭配的影響,兒童繪畫往往墨守成規,造成作品色彩過于客觀單調。所以,美術教師應該突破學生的主觀思維,用變色來表達自己對物象的認識和情感體驗。小學美術第六冊重點傳遞了變色方法等信息,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改變學生變色習慣,促進學生繪畫用色創新。
綜上所述,美術教師應當深入研究兒童繪畫藝術規律并給予正確指導,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促進其藝術表現力的提升,使兒童成為未來具有完善的人格素質,適應時代發展的開拓型人才。因此,美術教師必須革新教學理念及模式,重視兒童自主表達對繪畫藝術的理解與認識,這是教師的職責所在,更是繪畫教學培養兒童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孫起英.皮亞杰兒童發展理論與學前兒童繪畫的發展和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1996(4).
編輯 李燁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