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怡
摘要:本文在研究自動體外除顫設備功能性改善的基礎上,針對實際使用中產生的問題,以提升用戶體驗為目標,用訪談、模型論證、分析實驗等方法研究了新型AED自動體外除顫設備的性的可能性,旨在使之更加符合我國目前階段的國情背景,從而提升該設備在實際需求情況中的使用效率。
關鍵詞:急救設備設計;服務設計;設備優化
一、城市院前醫療急救概述
院前急救是應急醫療服務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而院前急救服務整體的運行能力和效率逐漸變成了衡量社會安全性配套保障和緊急事件處理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目前,世界院前急救模式被分為英美模式和德法模式兩種類型,其中英美模式是以現場對癥處理為主,主要由急診醫療技術員或其他具有專業醫學技能的人員在完成現場醫療處理,然后送到醫院,由急診醫師提供進一步的急救。德法模式則以執業的急救醫師為主,在病人到達醫院前盡快進行高質量的醫療救助,完成現場急救醫療服務
二、自動心臟除顫設備的應用
自動體外除顫器是一種在稍加培訓后就能熟練使用且具有便攜性的,專為現場急救設計的急救設備。這種產品適用于傷者脈搏停止,使用過程中設備可以通過內置電腦分析和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除顫,它并不會對無心率且心電圖呈水平直線的傷者進行電擊,即除顫器本身不能讓患者恢復心跳,而是通過電擊使致命性心律失常終止,再通過心臟高位起搏點興奮重新控制心臟搏動從而使心跳恢復正常。
自動心臟除顫器通常配置于有大量人群聚集的地方,例如購物中心、學校、車站等地方以處理突發事件,為后期的醫療服務爭取更大的救治希望。目前,國內配置自動心臟除顫器的場所多為北京、上海等地區的醫院和交通樞紐。
三、急救服務系統的情況分析
(一)急救服務的基本步驟
醫療急救服務需要120急救呼叫中心、現場急救人員和醫院不同科室和多個部門的相互配合。病人或第一反應人撥打120進行呼救后,急救中心為病人提供的信息采集即為急救服務的開始,現場搶救人員按照急救中心所提供的信息,前往現場為病人提供相應的急救和安全運轉。病人到達醫院后,由急診護士接診,為病人提供全面的身體檢查,做出初步診斷后由臨床醫生進行搶救。
(二)急救服務過程中的信息傳遞
隨著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急救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一般健康服務可分為四個部分,即公共衛生、健康管理、院前急救、醫療服務,其中院前急救的部分為流程提供了急救過程中產生的健康數據,在臨床醫療服務階段保存相關最終數據,錄入患者的電子病歷,為后續的治療提供完整的信息和數據。
四、新型AED的服務系統設計
(一)服務系統中的信息傳遞
根據AED(自動心臟除顫設備縮寫)使用時限,即院前急救階段的基本需求和傳統AED在現有的環境中存在的問題來給予改善和提升。目前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帶來了許多行業的顛覆性改變,一些傳統的醫療診療模式及其周邊配套產業的服務模式都轉化為線上分享線下提供服務的模式。在該模式中,居民環境信息和患者的電子病歷信息都被儲存到了云端,因此,在信息高度互聯的社會背景下,自動心臟除顫設備的設計需要從傳統的單項信息傳輸(給予施救者輔助和操作向導的作用)轉化為多線的信息傳輸終端。
信息的內容包括:事發地點的地理位置可通過衛星定位同步到120急救中心和后期前往救治的基礎醫療機構;救治過程中的病人生命體征信息可以暫時進行儲存,并在急救結束后傳送倒病人的云端電子病歷中作為記錄,為后續救治提供一定的信息基礎:如果是用于家庭中或固定環境中的自動除顫設備,則可以將該環境中的人的健康信息集中,并形成不同的健康ID,為后期的健康管理類其他配件的接入和配合。
(二)服務系統運轉流程
新型的AED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一項創新設計,將社區型基礎醫療和部分商業性質的醫療服務機構可提供的服務納入其中。在事故出現時,所參與人員應該第一時間傳遞出呼救信息,撥打120發出求救信號,急救中心可在第一時間通過描述信息判斷第一步急救是否需要用到心臟除顫類設施,并通過衛星定位找到最近的,可提供該服務的醫療機構。如果第一反應人了解患者病情,則在拿取新型AED設施時,就可以直接聯系到120呼救中心進行定位和信息傳遞,在救治過程中,該設計可以幫助非專業人員完成急救的第一步。而在完成急救操作后(救護車和專業醫療人士到達),儲存在設備中的急救期間患者的身體體征信息可以同步傳送到病人的電子病歷中,為后續的救治傳遞更準確的一手資料。
五、新型AED的設計定位
(一)產品定位
自動心臟除顫設備在外國具有很高的普及率,而在中國尚且缺乏相關應用不僅僅是因為經濟發展目前還不完全支持醫療急救設備的安置,同時也存在多種其他方面的局限。
由于國民素質的不平均,我國部分已經安裝自動心臟除顫設備的地區都選擇將儀器鎖在柜子中,防止被盜和損壞,然而這種行為使心臟自動除顫設備失去了其本身應該具有的功能,無法在事故發生時,及時供應。目前已有的產品在流程設計上也存在許多問題,由于在救治過程中,需要使用到許多配套物料,例如剪刀、紙巾、手套等,而且該類型物件均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使用,因此容易導致操作混亂,浪費時間。
(二)環境定位
該產品需要被安裝在具有一定人流量的公共場所和部分心室顫動和無脈性心室過速易發生的地區,部分家庭也會根據家庭構成的方式來選擇性在家中安裝該產品。
根據目前已配備自動心臟除顫設備和目標需求來確定,產品的使用環境具體可能存在于密集型住宅區、養老院、交通樞紐和公共休閑型空間中。
(三)人群定位
使用者:專業的醫護人員,具有一定急救知識儲備的人員,接受過簡單急救教育了解一些自動心臟除顫設備功能的普通公民。
需求者:有相關病史或相關疾病發病可能性的老年人,工作強度高壓力大的年輕人,尤其是有加班或長時間連續性工作的年輕人群體。部分人流量較大人的公眾場合的或對身體因素影響較多的場所(體育館、游樂場、游泳館等)活動的人。
六、新型AED功能與材質介紹
(一)產品功能介紹
該產品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
(三)產品設計總結
該產品的應用過程主要分為兩中情況,在日常情況下,與目前產品的區別主要在于透明的外殼和更加合適的拿取方式,值得注意的設計主要在于與服務平臺的鏈接,在便于數據傳輸的同時也增加了防盜的功能,而在急救狀況中,產品的打開方式具有一定的邏輯性,使用過程需要嚴謹的按照產品的標號和語音提示進行操作,而產品具有一定的防錯機制,可以避免釋放錯誤的電擊。
該產品主要屬于對已有產品的優化和提升設計,在創作過程中主要考慮產品是否符合實際的使用狀況以及產品是否能在已有的基礎平臺上進行提升,因此將公民教育和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加入了考慮,以提升產品在未來生活中的使用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