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祎云
摘 要:小學教育中,書法課程的開設是體現素質教育的最普遍方法。由于書法老師的個人書法風格不同,在傳授書法技巧時就可以避免全校學生都練習同一種字體的情況,同時也可以改善學生習慣用手機、電腦打字的局面。但是如何在小學順利開展書法教學活動,全面提高學生的書法水平,弘揚我國書法藝術是書法老師面臨的首要問題。
關鍵詞:小學書法;教學方法;實踐研究
書法文化在我國已經流傳了數百年,學習書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們寧心靜氣、心平氣和,而且需要經過經年累月的刻苦練習才能有所成就。但現代社會過于浮躁,在小學校園里也很少有學生能夠平心靜氣地從書法的基礎筆畫開始練起,即使老師將練字作為作業,學生也只是隨便應付或者干脆不交。這對學生以后學習書法時握筆的姿勢和力度的培養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對此,書法老師應該在書法課堂上激發學生對書法的熱情,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一、正確的握筆姿勢是學習書法的基礎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我們在學習書法之前應該先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所謂正確的握筆姿勢,是指在握筆時拇指和食指自然兩段彎曲,食指從下往上數的第一個關節不要彎曲,第二個關節不要彎曲得太厲害。筆桿靠于食指從下往上數的第二與第三關節之間,不能靠在虎口處。在接近筆尖處用食指、拇指、中指輕輕握著。大拇指要比食指握得稍微高一點。食指、拇指相對輕觸或微分,離筆尖大概一寸的距離,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學生由于握筆姿勢造成近視的幾率。并且老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同學們的坐姿,在寫字時身體要正,后背要直,胸前距離桌沿一拳。正確的坐姿可以預防駝背,還有利于學生的正常發育和健康發展。
二、刻苦練習是成功的條件
荀子曾說過:“棄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而書法更是需要常年的刻苦練習才能夠有所成就。學習書法需要同學們擁有一顆認真沉穩的心,需要認真觀察漢字的間架結構、筆鋒走向等。當書法老師讓同學們臨摹字帖前,應該先用投影儀講授漢字的基本筆畫及其特點、運筆的過程和方法等,并且老師要親身示范、反復講解,同學們在掌握筆畫特點和字體結構的基礎上反復練習體會就會事半功倍,書法老師也應該對每一個同學的字進行指點,對于并不理想的字要指出不足之處,讓同學們多次練習,用“如果一遍寫不好就寫十遍,十遍寫不好就再寫十遍”的堅定決心來練習書法。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學生要養成持之以恒、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質。
三、興趣愛好是成功的基石
教育學家程頤曾提出:“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學書法本就是一個枯燥而漫長的過程,但書法終究是一門流傳百年的藝術。作為小學生的書法老師,我們要讓同學們體會到書法帶給他們的樂趣,激發同學們對書法的興趣。我們要抓住小學生喜好表揚的特點,在他們初學書法時多多地給予鼓勵,即使有的字不甚滿意也要耐心指教,讓同學們找到學習書法的信心。老師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字體特點,為學生選擇不同字體的字帖,并且要求學生在臨摹字帖之前,仔細觀察每一筆畫的起勢、收勢和轉折等,并觀察整篇字帖,對整體的筆鋒進行判斷之后再落筆,體會感悟,這樣同學們就會領會到筆法精神,使自己的字形神兼備。
四、團隊合作,相互觀摩借鑒得出自己的感悟
書法老師應該根據興趣愛好和實際情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行學習,古時就有文人墨客聚在一起探討品字、交流經驗。書法老師也可以在教學中讓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品評彼此的字,或者大家一起品評書法大家的字,彼此借鑒學習,得到啟發。同時,書法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書法比賽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激發同學們學習書法的熱情,讓同學們自己去思考書法的意義,品味書法的韻味。
五、將書法教學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書法是用時間堆積而成的藝術,它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練習、臨摹。古有張芝臨書,池水盡黑和入木三分的典故,現在我們也要抓住生活中每一個可以練習書法的機會練習。書法老師在課堂上應該傳遞給學生一種思想:無時無刻都可以練習書法。每天學生都要寫作業,過年時春聯的書寫,課下對于日常生活的記錄,這些都可以成為大家練習書法的工具。老師也可以讓家長幫忙監督學生的寫字情況,將書法教學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書法藝術作為中國傳承數百年的精粹一直被世人追捧,不僅因為它的形態能夠體現一個人的錚錚傲骨,更因為可以培養一個人自強不息的品格、淡然處之的心態和寧靜悠然的氣度。書法教學在小學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小學老師在書法教學中不僅要懂得寓教于樂,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教給同學們一手好字,更應該讓同學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培養堅持不懈的品格和寧靜悠然的處世態度,將書法藝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黃筒.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
[2]葉德明.漢字書寫錯誤之分析與教學[J].華文世界,1999.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