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清
摘 要:小學是正式開始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教學階段,現階段是培養學生了解漢語和中國文化的最佳時期。通過學習語文,不僅可以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學作品,也豐富了學生的歷史文化知識。此外,語文學習也是其他學科教學的基礎。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在教學方法和內容上不斷創新,但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影響教學質量。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進行研究,目的是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運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處于好奇和求知的狀態,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識的種子就插在這個土壤上。”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和學生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教師樂于授課,學生學習輕松,雙方交流活躍,教學效果自然良好。當課堂充滿活力時,枯燥的知識就會變得生動而輕松,學生自然樂于學習。這是教育工作者認識和追求的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首要因素。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必須注意教學一開始的趣味性。學生是否有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教學質量直接相關。其次,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積極性,創設情境,培養興趣。讓他們樂于學習,主動獲取一些知識,然后教師再因勢利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達到快樂學習的效果。
二、創設教學佳境,豐富語文課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他們處在探究問題的情境中,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積極探索新知識。創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心理愉悅感,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三、合理利用遠教資源,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
遠程教育資源要適應現代教育的需要,結合農村學生的實踐性學習生活,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感性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背景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面對如此豐富的教育教學資源,只有合理運用課堂教學,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直觀的東西起源于觀察、了解,并通過刺激思維的火花引起事物的外部表現能力,以及創造和發展基于原像的東西,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形成。教學資源的合理利用,在小學語文中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環境下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四、注重對學生的學法指導
教學生學會學習,不僅是方法問題,而且是教學的指導思想問題,這個問題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許多著名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認真地提出過。我國古代就有“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的名言。19世紀,德國卓越的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深刻地指出:不好的老師轉述真理,好的老師教學生去發現真理。有效的教學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也應該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實現葉圣陶所說的“教是為了不教”的境界。在教學中,要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必須花時間讓學生回歸自然,讓他們的想象通過感官系統,在現實生活中學到知識,然后在課堂上表達在生活中獲取的知識。通過自己的體會和經驗,發現一些現象,一些變化。這樣,學生就可以實際把握課本內和課本外的知識。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把在電視中看到的、聽到的記錄下來,然后講給同學和老師聽,鼓勵他們多讀一些與課文相關的課外書籍,積累更多的詞匯、好的句子和好的寫作方法,讀一些報紙和廣告,從中獲取知識。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最佳階段,課堂教學的高效率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便其他學科的順利教學。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多種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奠定堅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魏竹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J].考試周刊,2009(46):51-52.
[2]鐘艷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J].未來英才,2016(13).
[3]王旭.素質教育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探討[J].關愛明天,2015(10).
[4]金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8).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