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新來
摘要:小學生天性活潑、天真,他們每個人的個性、理解能力都是不同的,這就代表班主任在管理小學生的過程中必將遇到重重阻礙。而小學班主任在管理中如何與小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也成為班主任管理效率的決定性因素。再加上新課改要求轉變傳統的“管教”型的師生關系,認為師生=者是平等的教學主體,小學生在班主任的管理中應該平等的遵守規章制度,教師也應該做到一視同仁、公平民主。那么,小學班主任應該如何在管理工作中與小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呢?本文便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小學管理;班主任;師生關系;和諧民主
小學生正是好奇心與求知欲最為旺盛的階段,他們對每個新事物都有著強烈的探索欲,由于一位教師最基本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所以許多小學生遇到難題與疑點的時候通常會向班主任請教,而有一部分班主任缺乏耐心,或者是由于溝通方式不當,所以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小學生解難答疑,如果小學生依然有疑惑的表現,這些班主任的語氣與表情就會變得十分不耐煩、嚴厲,甚至還會說出一些損傷孩子自尊心的語句,讓小學生的身心都受到嚴重的傷害。另外,也有一些班主任總是高高在上,從來沒有想過走到孩子們身旁,傾聽孩子們的心聲,所以在師生關系中存在許多隔閡,小學生不喜歡向班主任傾訴,遇到難題寧愿自己默默忍受也從不主動尋求班主任的幫助。也有一些班主任過于看重小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對待優等生如“春雨潤物”般溫柔、細致,對待后進生如“秋風掃落葉”般嚴厲,讓小學生們錯誤地以為只要成績好就可以享受優待。這些問題的存在都讓班主任與小學生之間的關系十分僵硬、疏遠,也就大大影響了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影響了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們必須要在小學班級中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基本保障。下面,筆者從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堅持公平與平等的管理原則、嚴格與關愛相滲透三個層面,討論班主任如何與小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一個人的觀念與思想決定著一個人的行為,因此,正確的師生觀念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基本前提。作為新時代的班主任,尤其是小學班主任是兒童們正式接受義務教育的啟蒙老師,更加需要認真思考哪種師生關系才最有利于小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樹立正確的師生觀。首先,班主任必須要從高高在上的地位中走下來,將自己位于與小學生平等的境地之中,學會傾聽與換位思考。一位真正受到學生擁戴的班主任,不僅要在學習中幫助小學生,還應該在生活中、情感中、品質道德中對小學生產生良好的熏陶,成為學生的朋友,這也就是說,班主任應該要成為小學生的良師、益友。其次,教師要堅持與小學生共同管理班級,充分尊重與發揮小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積極作用。讓小學生們成為管理班級的主人,可以使其樹立責任感與主人翁意識,他們也會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提高自身的自律、自制水平,在管理中自覺維護班級的規章制度,在實踐中提升管理效率,進而優化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二、堅持平等與民主的原則
堅持平等與民主的原則就要求教師要公平對待每一個小學生,不因小學生的家庭條件、學習成績等隨意變更懲處制度,讓其他的小學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只有堅持平等與民主的原則,班主任才能夠在小學生心目中成為一個說話算話,堅持公平的教師,這有利于提高班主任的威信,讓小學生們打心底里對班主任所實施的管理策略心悅誠服。另外,大多數的小學生都比較幼稚,認知發育不完善,有時候無法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或者是與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對此,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堅持民主的原則,多與孩子們進行良性溝通,以情理動之,為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好準備。
三、嚴中有愛
現在人們一直強調賞識教育、民主性管理,認為小學生應該在教師的關懷與愛護中長大,同樣的,“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學生更是需要在科學的管理下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們懂得遵循規章制度,使他們學習如何在集體中生活。因此,在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時候,教師同樣要做到嚴中有愛、愛中有嚴,將二者滲透與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在享受班主任的關愛、呵護與溫柔的鼓勵的同時,還能夠養成遵守紀律、不觸碰底線的意識。只有將嚴格與關愛結合在一起,小學生們才會懂得如何正視自己、正視他人,進而促進他們的發展與進步。
總而言之,小學班主任必須要充分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身體發育等特點,以和睦、團結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來管理班級,實現師生的共同進步。為此,小學班主任應該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念,認識到小學生在教學、管理中的主動地位,尊重小學生;班主任要堅持平等、民主的原則,保證管理的公平性;班主任要做到嚴中有愛,讓小學生在師愛的包圍中成長,也讓他們在關懷中得到科學管理,進而優化他們的品質、習慣、道德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