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小學教學的研究重點,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是教師們研究的難點所在,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的情感投入能有效感染學生,讓學生沉浸課堂;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能有效推動課堂教學的發展;師生良性互動能建立輕松的課堂環境,課堂的有效性可以從這三點進行把握。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以來是小學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是新課程出臺以來研究的熱點問題。有效性教學的概念來源于西方,其學科基礎是社會學、心理學、行為學等,當西方的教育學理論傳播到全世界的時候,我國的現代化教學才剛開始起步,但是經過幾十年的教學實踐,我國的現代化教學也在向著科學化的方向邁進。然而事實證明,教學是一種科學化的行為方式,受到心理活動的支配,也是一種藝術行為,講究藝術策略。那么基于此,如何進一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取得突飛猛進的效果呢?對此,筆者也有一些思考。
一、從師生互動角度談課堂教學有效性
相信很多從事一線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師都有過這樣的難題,那就是如何有效地烘托課堂的氛圍,如何讓課堂教學更加輕松。很多教師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認為,教師的教學一定要有幽默性,這樣學生在笑聲中就能放松下來,這樣的教學策略也體現一定的藝術性,但是并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很多時候,為了體現課堂的幽默,教師會轉移教學的注意力,忽視教學的重點。事實上,師生互動是影響教學氛圍的一個重要因素,并不是說,有師生互動的教學,課堂環境就能輕松化,而是說,有效的師生互動、良性的師生互動才可能讓學生、教師都感到輕松。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新課標的要求已經為我們廣大教師指出方向,那就是重構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角色,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旁輔助,教學不以教師為主,而以學生為主,這是師生互動的基礎。當教師和學生各自處在教學的應有位置上,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才有效果,學生受到學習動力的驅使,自覺沉浸其中,和教師的互動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良性的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泉眼,也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能源,沒有教師和學生彼此溝通,教學永遠是單方向的線性流動,教學效果也不可能取得進步。
二、從教師的情感投入看待有效性
課堂教學是教師發揮才能的舞臺,是教師的主秀場,教師是否以一種充滿激情、親切友善的態度走進課堂,并貫徹課堂始終,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小學生是一群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感情、態度是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的,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走神,但是,他們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某種有趣的事物吸引,尤其是在課堂上。教學環境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教師在課堂上的情感投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精力投入。當教師投入百分之百激情的時候,無疑會感染到學生,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到學生以后漫長的人生。有的教師進入課堂之后,立馬就像切換了身份,情緒飽滿,表情生動,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并以學生為主,調整自己的教學節奏,但是有的老師,課堂上的講課看似非常熟練,但是自成一方,完全將學生隔離在外,甚至情緒惡劣,嚴苛要求學生保持安靜,有時候將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入課堂。這些都是教師情感投入的問題,實踐證明,教師的情感是教學的溫度調節劑,教學效果也因此而不同。
三、從學生的自主性看待有效性
學生的自主性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來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對知識的探索性,學生的自主性高,那么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表現得就明顯,教學也更容易開展和推進,當然,教學效果也會很明顯,因此很多教師都從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入手,提高教學效果。小學語文課堂是一個講究教學藝術性的教學環境,教師需要采取多種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比如競爭性策略,教師既可以將全班同學結成小組進行競爭學習,也可以隨機指定座位區域的學生參與競爭。比如獎懲策略,教師要制定有明顯激勵作用的獎勵和懲罰措施,當然懲罰措施也以教學為主,教師還可以積極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全面了解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在此基礎上,才能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才能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綜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是教學效果的主要支配因素,教師只要把握這三個因素,從教師自身、學生自主性和師生之間的互動入手,就能有效改善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愛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35):219.
[2]劉月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29):137-138.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