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海亮+譚紹鋒+黃娟
摘 要:通過統計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近年來的就業數據,得出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的特點。從社會環境、學校、學生等多方面分析學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欽州學院 航海類專業學生 就業 問題 措施
在國家實施“海洋強國”、“一帶一路”以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戰略下,欽州學院適應時代發展,提出創辦航海類專業,2007年開始招收輪機工程本科專業,2009年招收航海技術本科專業,航海類專業的創辦填補了廣西乃至我國西南地區航海類人才培養的空白,將為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提供航海類高級專業人才支持,也為廣西航運乃至全國的航運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和人才資源支撐。但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航運業受到了巨大沖擊,海員市場出現了波折,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面臨了一些困難。通過統計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近年來的就業數據,得出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的特點。分析目前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就業存在問題,進而提出改善就業現狀的措施和建議。
1.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統計及分析
表1各項統計數據截止時間為每年的10月27日。
從表1統計可以看出,(1)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畢業生總就業率基本保持在一個較高水平,但對口就業率不高;(2)航海類畢業生中最終選擇跑船的比例連續幾年都比較低,學生更愿意選擇相對舒服的陸地上工作。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這種就業局面與學校當初設定的航海類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是大相庭徑,值得深思。
2.欽州學院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存在問題的原因
2.1招生困難,以及大環境影響
近年來,全國各大航海類院校普遍存在招生難的大難題,盡管想盡各種辦法,但也還是很難完成招生指標,招生質量也難保障,欽州學院近幾年亦是如此。具體原因可歸結到中國傳統的陸地文化思想,船上與陸地上收入差距越來越小,獨生子女家庭,船員工作環境特殊,船員社會地位偏低,國家對船員的重視程度不夠等等。招生和就業其實是一個連鎖反應,招生質量和困難直接影響到就業的質量。
2.2報考時對航海類專業認識不足
航海類專業不像計算機、會計專業那樣,人們知曉率和了解程度那么高,尤其是內陸地區,很多人甚至沒聽說過這個專業。從每年的新生入學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及家長對所報考的航海類專業、對將來所從事的行業認識不足,甚至幾乎不了解,認識的不足對將來學生的學習和從事航海類職業的興趣和動力也會受到很大影響。
2.3學生專業思想不穩定
通過每年的調查、了解發現,其實大部分學生進校后對航海類專業還是蠻感興趣的,對未來的從事的航運業還是滿懷憧憬的,以欽州學院2012級學生為例,其中60%以上同學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書中提到要立志成為一名遠洋船長、遠洋輪機長。但是隨著學生本人和家長對航海類專業的不斷了解,受身邊同學、師兄、親戚以及社會環境等影響,再加上沒有及時接受專業人員的正確指導,缺乏對行業的發展趨勢、對自己發展方向的認識,部分學生出現迷茫,開始出現復雜的矛盾和焦慮心理、自卑與自負心理、畏懼考證心理等等,心理的變化導致思想也在不斷的轉變,從大一時的向往航海到大三、大四時的不想考證,不愿意上船。
2.4缺乏及時、有效的就業指導
目前,大部分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模式是大一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大四進行就業指導,大二、大三屬于就業指導停滯的狀態。且負責就業指導的老師基本上是學院輔導員,但是輔導員平時所負責的工作相當瑣碎,精力有限,因此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大部分停留在發布就業信息,組織企業宣講、招聘,指導填寫就業協議書,就業數據的統計、上報等行政事務上。就業指導工作明顯力不從心,很難做到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長期性的指導。
2.5考證難度大,使部分學生知難而退
隨著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的實施,船舶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對船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就是海事局主導的海船船員適任考試(俗稱“大證”)的難度也相應提高。眾所周知,航海類專業畢業生想順利進入到船上工作,前提是必須通過海事局組織的大證考試。但是對于大部分航海類院校的畢業生來講,要想順利通過大證考試,不是那么容易的,以欽州學院為例,近幾屆航海技術和輪機工程兩個本科專業畢業生一次性通過大證的比例大約20%。雖然海事局給予每一位考生5次的考試機會,但還是有部分學生知難而退。
3.改善就業問題的措施和建議
3.1加強宣傳,調整招生結構,提高招生質量
招生和就業是相互依存的,招生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就業質量的高低。第一,建立招生就業反饋機制,每年定期對畢業生的生源地、畢業率、考證率、考證通過率、上船率等進行詳細統計,統計結果作為下一年招生計劃的重要依據,對考證和就業情況差的省份要適當減招甚至停招;第二,通過各種媒體,在校學生回高中母校進行宣傳等措施加強對內陸貧困地區的招生宣傳和計劃,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經濟條件比較好,愿意跑船并能堅持的越來越少,相對而言,內陸貧困地區由于經濟條件一般,更愿意選擇收入較高的航海事業。
3.2加強就業指導團隊建設,實施全程就業指導措施
就業指導是一個系統工程,絕不僅僅是一兩個輔導員能完成的事,必須全院上下聯動,上到院領導,下到每一位教職工,樹立全程參與、全員參與的理念。實行導師制,實施全程就業指導理念,從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學業、擇業、升學、創業、心理問題等多方面開展指導。全程就業指導對于穩定學生的專業思想、心理問題都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3加強校園航海文化建設,增強學生職業認同感endprint
充分利用航海類專業學生半軍事化管理、航海文化節、海員大比武、航海日主題活動、海員日主題活動等,打造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園文化。具有航海特色的校園文化既是有形,也是無形客觀存在的,是航海教育理念、特色的體現,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人,塑造人。是航海教育不可忽視和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航海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航海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于創設一種濃厚的航海氛圍,以陶冶學生情操,構建學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航海職業認同感。
3.4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提高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
蓬勃發展的航運業和造船業促成了良好的就業形勢,但市場需求有了新的變化。據統計,我國航海人才存在整體過剩而結構短缺,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需求持續增長,新航海時代不能只會開船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欽州學院要想在眾多航海類院校中保持學生就業競爭力,必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學院應結合航運市場的變化和需求,深化教學改革,豐富專業理論教學的內容和手段,深入推進實踐教學活動的開展,努力提高學生的外語水平、實踐動手能力以及理論素養,進而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使更多學生有資格從事航海事業。
3.5加強就業市場建設力度,積極開拓新的就業市場
第一,學校應進一步加強與航運企事業單位的聯系,重點加強與國有航運企事業單位、港航企事業單位的聯系和合作,邀請有實力的用人單位到校招聘,積極推行“走出去,請進來”就業理念。第二,積極維護好已有就業市場,應經常深入到用人單位進行調研,了解和掌握用人單位的的真實需求以及用人單位對學生培養和就業情況的反饋和意見,增進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工作溝通和感情交流。
4.結束語
就業質量是一所學校教學、管理、服務育人等效果的綜合體現。欽州學院作為一所航海類院校的新軍,要想在全國航海院校中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就必須提高航海類專業畢業生的競爭力和就業質量。但目前,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存在一定的困難和問題,學校應深入進行調查和研究,積極尋找原因,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動航海類專業學生就業工作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冬梅.高職院校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分析及調適[J].人力資源開發,2015,(12):153-154.
[2]徐紅明.航海類專業學生全程就業指導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10,(3):36-39.
[3]孫安然.新航海時代不能只會開船[N].中國海洋報,2013.07.23(003).
[4]劉益迎.航海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與對策[J] .航海教育研究,2014,(1):19-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