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在信息技術的推動之下,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到大數據時代,大數據逐漸被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當中,推動了社會的全面發展。在現階段高校改革不斷深化的前提之下,將大數據技術應用于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評估當中不僅具有一定的現實性,也具有一定的緊迫性。
【關鍵詞】大數據 高校 教育技術 人才培養 績效評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036-01
0.引言
隨著移動互聯與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逐漸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成為人們生活與生產當中最為重要的工具,同時現代化信息技術也逐漸發展起來。其中大數據技術就是一種較為重要的現代化信息技術。此外,大數據技術也已經逐漸被應用到具體的生產實踐當中。對于高校來說,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方式對其進行評價,因此,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的績效評估分析當中就顯得非常重要。
1.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到了大數據時代,根據我國工信部在2017年1月所提供的相關數據,截止到2016年底,我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了7億人,我國的互聯網普及率逐漸趨于飽和,這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的便利,同時也為高校的教育管理以及教育評估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手段。大數據技術也逐漸被廣泛地應用于高校的日常教學管理當中,從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學管理質量。大數據技術也逐漸被應用于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當中,但是從實際的應用過程來看,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在進行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的過程當中僅僅是將大數據作為基本的教育技術并從理論化的角度進行教學,而并沒有將大數據技術融入到教學的全方位當中,也沒有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的有效評估。而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到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評估當中不僅可以實現信息的即時有效傳輸,同時還可以實現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有效對接,最終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因此,不管從何種層面來說大數據技術在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評估中的應用都可以推動人才培養效率的快速提升。
2.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評估分析
當前階段我國高校教育技術學的人才培養應該在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之上逐漸實現向云端的轉移。在信息化時代,數據的規模與數量都得到了不斷的提升,在高校當中也充斥著大量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在實際中呈現出明顯的碎片化分布,雖然海量般的信息為高校的管理與決策提供了一定的幫助,但是由于數據規模相對較大,如何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實現有效信息的充分挖掘成為影響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面對日益激烈的高校教學競爭的基本格局,必須要實現對教學工作的績效評價才能完善相關的教學管理工作,而云計算技術的出現為高校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績效評價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途徑。若要達到大數據的全面使用,完善人才培養模式,必須要加強云計算相關技術的應用。云計算技術最大的特征在于虛擬網絡存儲以及集成化信息架構,因此,其在數據處理能力方面存在著天然的優勢,可以實現較為復雜的高校人才培養數據模型的快速有效分析。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可以利用大數據相關的資源共享以及數據挖掘技術將不同環節中所出現的相關數據進行挖掘與處理,并將不同高校之間的信息進行對接,從而使得高校的開放性得到必要的增強。其次,高校還可以將在教學管理過程當中所出現的相關數據存儲到云端,通過這種途徑,其他高校可以通過網絡查看相關信息,從而為人才培養提供新的資源。此外,社會機構、企業等主體也可以及時獲得相關信息,并促進人才交流的穩定進行。而高校的管理層也可以通過對相關數據的處理與管理獲得對應的管理信息,并建立起對應的決策分析模型。例如,高校可以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對市場信息進行充分的挖掘,并結合教學信息,對學生的培養模式、課程體系等內容進行調整,從而進一步滿足市場的實際需求。
3.基于大數據技術的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評價體系架構
對于高校來說其主要的工作職責主要在于兩個方面,首先是教學,其次是科研。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之下,高校應該根據信息化發展的基本趨勢,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同時實現教育資源的公開與共享,從而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此外,在高校教育技術學的人才培養過程當中也不能離開科研的支持,因此,高校也必須要大力引進優質的科研資源,并建立起更加開放的網絡管理系統,從而建立起開放的網絡管理系統,同時績效評價也需要結合不同的評價目標與評價指標,實現扁平化、動態化與完整化評估,從而滿足教學與科研的實際需求。
評價體系由以下幾方面組成: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化應用情況分析以及信息化資源利用和共享、信息化組織機構管理。在建設的過程當中,必須要通過大數據技術的使用對相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評估與優化,并實現不同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還必須要保證信息化建設需要與高校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的發展績效存在著高度的一致性。在進行績效評估指標建立的過程當中需要綜合考慮人才培養、科研以及綜合實力等多方面的要素,具體的網絡體系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信息基礎。例如,信息化戰略、信息化應用、信息化資源以及信息化人力資源;(2)高校信息化環境;(3)信息化績效產出層,例如,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
另一方面,根據上文當中所論述的基本流程與網絡架構,筆者認為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教育技術人才培養績效評價體系應該由三個不同的模塊組成,分別為人才培養創新績效評價、科研能力績效評價以及綜合服務績效評價,同時在利用該評價體系對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進行評價的過程當中應該遵循特定的步驟,即首先獨立完成高校信息化績效評價以及人才培養信息化績效評價,在此基礎之上對科研能力信息化績效進行評價,最后對服務管理信息化績效進行評價。
4.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也逐漸被應用于各行各業當中,在本文當中筆者研究了一種基于大數據的高校教育技術學人才培養績效評估體系,可以有效應用于高校的實際工作當中,有效實現模糊性指標的量化評價,從而為高校進行信息決策提供必要的依據,為現代化教育奠定必要的基礎。因此,該評估體系對于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應該在高校當中進行大范圍推廣。
參考文獻:
[1]方圓媛,劉美鳳. 美國高校績效技術人才培養特色及啟示——以博伊西州立大學組織績效與工作場所學習系為例[J]. 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6):62-69.
[2]方圓媛,劉美鳳. 美國35所高校教育技術系(專業)績效技術課程內容研究[J]. 現代遠距離教育,2015,(05):76-83.
[3]李廣水,王智鋼,馬青霞. 數據挖掘技術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中十年應用回顧及發展趨勢[J]. 技術與創新管理,2015,(05):539-546.
[4]方圓媛,劉美鳳. 認識美國績效技術——從對美國績效技術領域相關人士的訪談談起[J]. 開放教育研究,2011,(01):97-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