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臻賡
摘 要:實施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與應試教育有質的區別,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化學教學過程滲透品德教育,教師要按照素質教育要求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素質。
關鍵詞:素質教育;化學教學;思想品德教育
當今激烈的國際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和人才的競爭。擁有眾多的人才,意味著有足夠力量發展科學技術。如果民族素質不高,就很難造就人才,難以發展科學技術,增強綜合國力。因此,提高民族素質,貫徹科教興國的策略,在化學教學中必須實施素質教育。
一、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區別
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的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有質的區別。應試教育單純為應付考試,片面追求升學率;主要面向少數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的發展;只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能力的培養。應試教育常以中考、高考的結果評判教學質量,考什么就教什么,嚼爛內容填鴨式地灌給學生,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整天埋頭于題海中,有的甚至累垮了身體,結果沒有養成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等能力。學化學離不開實驗,為應付考試,考出高分,課堂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以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代替實驗操作,學生沒有養成技巧、動手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必然會產生高分低能的學生。可見,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非常大,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這勢必影響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民族素質的提高。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不同,旨在提高民族素質,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既對學生傳授知識,又培養學生能力,不管是書內的還是書外的問題都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如此培養出來的學生既具有科學文化知識,又有較強的能力,前途是無可限量的,必然成為國家建設的棟梁。
二、實施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要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化學教學不同于思想品德課,教師只能適時進行思想教育。進行化學教學時,滲透近代史教育,讓學生懂得一個國家包括化學在內的科學技術落后的后果是悲慘的,激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從而樹立為國家富強而讀書的志向。
在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傳道、授業、解惑,還要塑造學生的靈魂。通過學生相互協助的實驗,培養集體主義精神。進行物質性質教學時,不僅使學生理解物質性質,也讓學生明白,每一性質都是科學家經過反復實驗得出的科學結果,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臆造的,從而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養成正確的世界觀,做到科學性和思想性的有機統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對教師的要求
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師的教育觀念、思想、方法必須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要樹立人人都能成為有用人才的信心,深入鉆研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把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情感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出有濃厚興趣、富有內在價值的課堂。鼓勵學生留心觀察自然界中各種化學現象,培養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分析、認識化學物質及化學現象,達到學以致用、造就人才的目的。
在化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行不通,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能力。上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堂上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或讓學生觀察、分析化學現象,從現象中悟出物質變化的規律,從而認識物質性質。在學二氧化碳與堿反應的性質時,使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用一根吸管向澄清石灰水吹氣,可看到澄清石灰水變混濁,讓學生思考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懂得是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白色碳酸鈣的結果,學生就明白二氧化碳具有與堿反應的性質。通過這種方法,不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形成實驗操作能力。
四、化學教學要聯系實際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與生活、生產有著密切聯系。化學教學不能照本宣科,而不聯系實際。要引導學生,培養他們利用學過的化學知識觀察、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提高科學文化素質。某地方要清除一口深井的贓物,初進去的人為什么會在井底昏倒、吊進去的火把為何熄滅?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全班同學討論,教師引導學生用學過的化學知識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學生悟出其中道理,則比教師直接講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讓學生懂得學化學不只是解決課本上的問題,日常生活及生產當中也存在許多化學問題,要多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學化學。深刻理解知識點,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素質。
化學教學既要傳授知識,更注意培養學生能力,增強責任感,樹立為祖國強大而努力學習的雄心壯志,如此,實施素質教育才達到預期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