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點任務,也是難點工作。寫作文是學生認識世界、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是學生語文素養的體現。但大多數學生對寫作文不感興趣,甚至反感。針對作文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本文計劃從加強閱讀,積累素材;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錘煉語言,勤于練筆;多種評價方式并存四方面進行闡述,為有效作文教學策略提供建議。
【關鍵詞】有效教學 作文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35-0105-01
一、加強閱讀,積累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們之所以對寫作文不感興趣,一提到作文就打怵,原因就在于無“米”可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活水”。充分利用閱讀課。學生手頭上有各種各樣的課外書,教師可在每節閱讀課上定一個主題,例如“母愛”,“勤奮”,“春天”等,讓學生閱讀過程中積累好詞佳句,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將積累的優美句子、詞匯工整的書寫在閱讀筆記上,并寫下自己的啟發、體會。讓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好習慣,有助于寫作文時語句通順,表達流暢,事例生動。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寫作文感興趣,克服恐懼心理,才會在寫作文過程中有靈感,筆下生花。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創設情境是激發學生寫作文興趣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引導注重觀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現在的學生不缺乏生活體驗,而是缺乏觀察的眼睛,他們往往不會觀察,缺乏觀察的能力,教師要適時引導,創設情境。例如組織班級拔河比賽,讓學生從整個現場氣氛,每位參與者的動作、語言、表情等方面觀察,這樣作文寫得有針對性,有血有肉,聲情并茂。
三、錘煉語言,勤于練筆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曲折過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教師在平時的寫作訓練中要多講授寫作方法和技巧。學生不是缺乏生活閱歷,而是不知怎樣用語言把自己的所知所感表述出來。語言的訓練、作文整體布局的訓練,開頭結尾的寫法等等,在寫作課上以專題的形式,講授寫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小學多寫記敘文,例如寫人記事的文章教師不僅要講授寫作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還要讓學生學會細節描寫。抓住人物或事物的主要特點進行有序的描寫,使文章生動具體,給讀者留下印象深刻。
四、多種評價方式并存
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很多教師只評不改,或評改不到位,導致學生作文沒有實質性地提高。
1.教師點評
教師寫評語要有針對性,一針見血的指出學生寫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對寫得優秀的地方提出表揚,以資鼓勵。教師點評的目的在于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針對問題及時改正。
2.學生互評
首先教師要明確學生互評的好處,以免有的同學存在不愿自己作文被別的同學看到的心理。學生互評有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看看其他同學寫的好詞佳句加以借鑒學習,看到不足之處加以指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教師要教授學生點評的方法,以使學生點評更有針對性和效率。老師可以帶著學生一起修改一篇文章,講授批改要點,如好詞佳句用曲線畫出,病句用修改符號修改,錯別字用斜線畫出,在旁邊畫個框方便改正等。修改作文時要求學生邊讀邊改,以讀促改。
3.學生自評
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評價,寫得好的地方給自己畫星星,表示鼓勵。自己認為詞不達意,語句不順暢的地方自行修改,也可以小組內交流,聽取別人意見進行修改,互幫互助。經過教師、同學及自己的點評意見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的修改,最終形成終稿,教師可挑取優秀習作在班級群里進行展示,不僅讓同學們分享美文,也讓家長看到孩子們的優秀習作,引導家長在家庭中形成愛讀書,愛寫作的優良氛圍。
葉圣陶曾說過:“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的流個不歇。”所以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不同角度出發,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授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并給予學生及時的反饋。總之,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多反省,這是貫穿作文教學過程的主線。引導學生多觀察,以積累生活素材,增強情感體驗;多思考,以豐富學生認識,獲取寫作靈感;多閱讀,以拓寬知識面,積累好詞佳句;多練筆,以形象生動地表達自我,描繪客觀世界;多反省,以反思自己不足,督促自己進步。
參考文獻:
[1]葉圣陶.作文論[M].北京: 北京教育出版社,2014: 6.
[2]劉冰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1(11).
作者簡介:
田曉菲(1993—),女,漢族,山東濰坊人,無職務職稱,教育學研究生,單位:青島大學,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