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定橋
摘 要:解題是一個探究數學問題答案的過程,不論是例題、習題的講解與求解,還是證明定理的過程都是數學解題,屬于重要的數學教學內容,是基本的教學活動形式,解題活動可以說是數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對于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教師應給予足夠重視。
關鍵詞:初三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不論是公式、定理講解,還是知識應用都與解題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因此,解題教學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培養拓展學生數學解題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對于初三學生來講,需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基礎、認知水平與思維能力。
一、引導學生打牢數學基礎
隨著近幾年中考數學試題不斷呈現出新穎靈活的特點,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練習中都將重點放在了綜合題上,且經常會通過指導學生探究、解決一些難度系數較大的題目來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從而經常會忽視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積累,以及靈活學習方法的掌握。從近年來的中考題目就可以看出基礎知識技能的重要性,特別是選擇、填空題方面著重考核的就是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運算能力。因此,對于即將要面臨中考的學生來講,必須要重視起基礎知識、技能與方法的練習,避免中考時在基礎方面出現失誤,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基本功,使其能夠獲得更優異的成績[1]。
二、加強培養學生靈感思維
靈感思維活動通常都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尤其是在人們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會馬上集中注意力,并在大腦中呈現一系列較為復雜的思維活動,并通過靈活轉變觀察、思維的角度,來實施更全面的觀察,更強邏輯性的推理,也通過科學組合突破常規思維模式的局限,拓展出具有創造性特點的推斷與假設,注重潛意識的運用,著重促進其與顯意識的巧妙交流,以此來尋找更適合的解題方式,這便是所謂的靈感[2]。而對于初三數學教學來講,要想在幫助學生打牢數學基礎的前提下,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就必須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的教學方式,設計出更多樣化的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在面對難題時可以快速找到合適的解題方法。比如,在多項式1+4x2中增加一個單項式,讓這個多項式成為一個完全平方式。對于這個問題,其條件比較開放,要求學生具有逆向思維的能力水平。相應的結論并不唯一,也不是確定的,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合理發散思維,給出多元化的答案。
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廣大數學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不斷突破常規,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尋找更新穎、多樣化的問題解決方法。同時,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自身不同的想法、猜想積極表達出來,也只有這樣,學生在遇到類似題目時,才能夠從不同角度探索出更新穎、更合適的解題方法,學生才能夠逐漸形成具有自身特點的解題風格,對所學知識、所解題目有更透徹的理解與掌握,解題能力也會在此過程中得到自然提升,真正突顯出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創造性。
三、重視解題規律的總結
初中數學往往都具有較為繁多的題目,且不論類型、解題思路都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教師應著重引導學生去發現、總結題目間存在的相同與不同,以此來促進學生分析、比較,以及針對問題的概括能力,并通過大量的習題訓練,尋找拓展出更新穎多樣化的解題思路,這樣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后,就可以替代諸多相似問題的解決,真正幫助學生擺脫題海戰術。比如,已知一個等邊三角形ABC和點P,這個點P到三角形三個邊的距離分別是h3、h2、h1,三角形的高是h。這個時候,如果點P屬于AB上的點,此時h1=0,可以得出結論h3+h2+h1等于h。利用這個結論,試著解決:如果點P在三角形ABC之內或者之外這兩種情況,結論是不是仍然成立?如果成立,請證明。如果不成立,那么h和h1、h2、h3有什么關系?這個題目屬于歸納型的開放題,需要根據已有的規律來分析出相應的結論。這個題目首要使用數列的知識,教師則需要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并且總結相應的解題技巧。
其實很多學生在考試方面都具有較大壓力,特別是即將要面臨中考的初三學生,經常都是一味地埋頭做題,而未重視起以往題目的整理與歸納,在此背景下,學生即使完成了大量的習題訓練,也難以對題目的解題要點做出準確把握,在遇到更新穎的題目設計時,還是不知該怎樣妥善解決。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應充分重視解題規律的總結。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組織各項教學活動過程中應正確認識到,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對優化課堂教學環節與效果,全面調動、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效率等方面的重要性。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探索、嘗試更新穎多樣化的方法策略來加強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數學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趙世尚.新課改下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發展問題和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5):146.
[2]許慧蘭.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J].才智,2016(15):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