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應當具備的并且能夠適應社會發展及終身發展所需的意志品質和能力素養,囊括了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等內容。在這一背景下,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和創新,對于現代化的教學思維理念和模式方法進行運用和實施提出了要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聚焦學生們的有效注意力和有效學習時間,提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三個方面的有效性。對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性進行較為深入的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提出了三維的教學目標,不僅提倡和要求教授學生們應知應會的知識,而且強調要“授之以漁”,強化學生們學習方式方法的改進與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們在學習興趣的提升、探究能力的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的提高等方面都能夠得到長足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要緊緊圍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育和形成,改變傳統以往以說教、灌輸為主要特征的教育教學模式,努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思維理念和教學方法等,實施翻轉課堂、導學式課堂、互動式課堂等模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向有限的45分鐘課堂要效益、要質量。
一、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性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了“培養學生樂學善學、自主發展及探究創新的能力”這一核心要求,而課堂教學的開展就是要將抽象的知識、有效的學生思維探究與問題的解決有機結合起來。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打破和顛覆傳統教學思維定式,由“教學”向“學教”轉變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正在進行廣泛的研究和深入的探索。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與分析、對教學內容中重難點的篩選、對學生們的學情進行科學的掌握,對教學資料、信息等進行收集和提煉,首先進行教學視頻的錄制,并結合教學設置一定的檢測題目,然后通過互聯網技術上傳到網盤或教學平臺中,讓學生們課下結合教材與教師的教學視頻進行自學,并且將自學的情況、學習過程中的疑慮和困惑、作業完成的情況通過互聯網反饋給教師,然后教師結合對學生們反饋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匯總以及自身對教學內容中重點知識的把握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針對性的闡釋和講解,對于學生們的共性問題通過課堂全面、細致、深入講解的方式進行解決,而對于個別學生的個性化問題則可以通過個別輔導或指導進行單獨解決,而且從實際效果來看,非常有效地達到了新課程關于中學課程的三個維度教學目標,而且學生們學習過程中的自主學習、自發探究的能力得到激發、學習的潛能得到了發掘和培養,取得了超乎想象的教學效果。中學課堂對于學生們探究能力的培養非常注重,對學生們層層深入、步步追蹤的科研能力和核心素養的鍛煉也異常關注,而在中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翻轉課堂”這一現代教育思維和技術的教育模式,讓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意識和探究能力不斷地得到培養。
二、實施多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下對于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進行了進一步明確,就是教師要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核心,教師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輔助和服務。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最核心的內容就是不僅要讓學生學會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形成學生能學習、會學習、好學習的意志品質。學案導學課堂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通過課前準備確定好導學教案,并且在整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引導、誘導、開導等思維理念和方式方法等,力求將學生們的學習習慣培養起來、將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提升起來。教師依托“導思”這一主線,通過“導聽”“導說”“導讀”“導練”“導結”等教學環節的實施,讓學生們的聽課思維始終緊跟教師的思路保持頭腦的高速運轉,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始終在教師的學案引導下實現循序漸進的開展,促進學生們思維的啟發、層層深入、步步探究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對于學生來講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學習中多動腦進行思考、多動口進行發言和交流、多動手進行操作和練習,讓學生們從預習中實現對知識內容的初識、從交流討論中實現對知識的認識,最后到以檢測為手段方式實現對知識內容的熟識,進而實現思維發散、能力提升的目標。
三、實施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實現教學結果的有效性
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應當是在中學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目標,而實施互動式課堂模式則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雙重效果。在互動式的課堂教學模式之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互動,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實現問題設計的層層遞進和學生思維的循序漸進,而且教師還可以在互動中了解學生們基于一些問題思考的方式以及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而新課程理念下更加注重“學生提問教師”這一模式,即學生們將自身在學習中的一些問題解決的思路分享出來,對于學習中存在的困難和疑惑向教師提出來,幫助教師提升課堂教學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這一以學生之間的互動為主要內容和形式,但又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學習模式正在蓬勃興起。教師針對課堂教學中一些難點的問題或者理科類課程的知識將學生們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教師提前設置好合作學習的主題和內容,讓學生們進行彼此之間的思想碰撞、研究討論尋求問題解決的有效思路和可行辦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們的思維得到拓展、認識得到升華、在溝通和交流中更加深化了對內容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而且其中學生們爭論探討的過程恰恰也就是學生們發現問題、提出思路、探究結果進而實現自身核心素養提升的過程,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后,還會通過小組匯報的形式以小組為單位與教師之間進行交流互動,使學習探討的思路和結果通過教師設置的標準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有效的評判,這一過程對課堂教學中教學結果的有效性能夠提供有力的支撐。
總之,在強化學生核心素養培養與提升的背景下,中學課堂教學應當圍繞著“教學有效性”這一根本,不斷地對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模式進行創新性的嘗試與探索。
參考文獻:
[1]覃生苗.中學課堂教學模式探討[J].未來英才,2016(15).
[2]苗金生牟蘊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科學學科素養[J].科研,201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