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不同地區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也開始顯露出來。語文是我國小學教育過程中最基礎的學科,只有學好語文知識才能夠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少數民族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育改革的需求。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是改善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找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策略,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同時對于老師和同學之間的有效交流也起到推動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策略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環境下,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以及適應改革的需要成為當今小學課堂中需要解決的問題[1]。傳統的教學模式大多注重教師的主體地位,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注重單方面的講解,降低了學生對于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加強少數民族小學語文的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保障教學任務的順利進行和完成。本文首先分析了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以及閱讀能力的分辨能力,著重探討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生閱讀能力,是筆者一直深思的問題。
一、以重點詞語教學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基礎部分,只有保障閱讀能力的提升才能夠對其他語文知識進行更好的理解。學生通過閱讀的學習,可以對文章主題思想進行了解,對作者傳達的情感進行有效把握。同時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對語文閱讀的學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閱讀過程中,對需要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的教讀類課文,要對課文的中心思想以及每段的段落大意進行歸納,對文中精彩的語句和段落要通過反復閱讀并理解其精髓和內涵。對課本中的自學類課文不可完全忽視,可通過泛讀的形式提高閱讀效率。同時要重視課外閱讀的重要作用,小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書以及重點的詞語來增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從而為寫作過程中語句的運用和寫作手法的掌握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豐富課堂閱讀教學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對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每個段落的大意進行總結,在學生還沒有來得及進行思考之前就已經將知識強制性的灌輸給每個學生[2]。在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分組自由討論的形式可以把自身的想法和能力充分發揮出來,提高了學生對于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時,同學之間的互相溝通和討論也可有效的擴大學生的閱讀面和知識面。讓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充分理解文章的內涵和魅力,對學生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也有巨大的促進作用。例如:可以將看圖與閱讀相互結合,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能充分體現出看圖在教學中的優勢,小學生就能從看圖的過程中總結出所要表達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從看到的圖中自己設置插畫,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課文內容,運用此方法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最佳途徑,同時還提高了少數民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再例如:教師還可以將閱讀與表演相互并用。小學生最擅長表演,也可以說是一種天賦,小學語文課文形式多樣富有趣味性,運用此形式更能體現出學生對語文閱讀教學的熱愛。通過表演,能很好地促進學生深入地閱讀課文,并且從中找到關鍵詞,提高學生對閱讀教學的參與。
三、設置豐富多彩的課堂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會主動地學習和了解,并且能深入研究,直到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相反對一些不感興趣的東西便不會主動去探索。因此,首先在進行閱讀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充分的了解,并在制定合理明確的教學目標之后再展開閱讀教學,從而保證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性。在小學認為語文的內容都是以文字形式為依據,學生自然對這些內容不感興趣,比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利用一些輔助工具聯合備課,就能活躍課堂氛圍[2],及時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打破以往語文教學的單一模式,提高小學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講解《九寨溝》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教學手段融入其中,學生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觀看九寨溝的自然美景,感受九寨溝的神秘與美麗,在激發學生對閱讀的熱情時就能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一舉兩得,還可以運用多媒體、FLASH等手段讓學生觀看九寨溝的一些動態,配上優美的音樂和動畫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能使同學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
四、創設閱讀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
語文閱讀教學所涉及的內容比較多,學生無法對所有知識進行系統性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應有效把握學習重點,合理的規劃語文學習計劃,從而掌握良好的語文閱讀方法。對課堂中老師反復強調的知識點要進行重點的把握,對模糊的知識點要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同時要將課本的知識與其他輔導資料的知識相結合,對所學的課本知識進行強化,可幫助學生有效把握學習重點。再次要將課本的課后知識進行強化和鞏固,并對不懂或難以理解的習題進行歸納和總結[3]。比如可以一些教學情境創設閱讀氛圍,這種學習方式可以對學生的閱讀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在解決疑惑的同時還能夠擴大自身知識面,使得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勇于發言敢于說出自己的見解,激發學生們對于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師通過有效的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有效的增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閱讀能力,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氛圍,保證了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
結束語: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可以看出,利用不同教學模式對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由于少數民族小學生在語文閱讀方面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不利于今后的學生和發展。為了保證少數民族教育的發展,提高少數民族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廣大教育工作者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曹佩.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探索[J].《學周刊 B版》,2015(11)123-124.
[2]康開明.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對策[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6(18)115-116.
[3]王生林.淺談如何增強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J].《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 》,2016(12)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