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華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和不斷深入,初中體育教學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改革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創新初中體育教學的目的和方式,因此教師不僅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運動技巧,更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幫助學生養成積極樂觀的品德意志、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意識等。結合教學經驗,就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談一談看法,以期形成若干有
效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生核心素養;策略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有效落實素質教育是每個老師主要的教學任務之一。初中體育作為一門深受學生喜愛的學科,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具有其他學科無法取代的優勢。本文結合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就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核心素養作一探討。
一、學生核心素養的概述
我國對于核心素養概念的界定來源于教育改革的實踐經驗和不斷探索。從教育目的上看,學生核心素養就是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邏輯思維能力、對生活情感態度、操作技能以及學科知識等一些基本素質。培養學生核心價值,目的是讓學生順應時代的發展,適應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并且做到快樂學習、終身學習,養成學習的習慣,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從功能上看,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就是結合具體的學科內容和教學大綱要求,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以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基本能力。
與“知識技能”“素質”和“能力”等相比,“核心素養”的輻射范圍更加廣泛。“知識技能”“素質”和“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泛指某一個學科領域,指代學生在學習某一門學科時所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譬如“寫”“說”或者“聽”等基本素質。這些基本素質的培養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應對工作、提高學習效果、適應日常生活,總的來說就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而核心素養則有所不同,核心素養著重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能力追求更好的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幫助學生健全自己的人格。
總之,核心素養內涵豐富,不僅包含了傳統教學領域中的基本能力和規律知識,還包含了學生的價值觀、生活態度和個人情感等,有效突破了傳統教學中“輕能力、重知識”的弊端,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淡化價值觀、生活態度以及個人情感的缺陷,比較全面地反映了素質教育和教育目標的現代理念系統。
二、體育教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點
學生的核心素養內涵豐富,是全面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體育是教育教學的重要方面,在培養核心素養方面應該發揮一定的積極作用,綜合起來看,筆者認為可以重點圍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三個方面下功夫。
三、初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初中生正是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是能力提升、行為塑造和品德養成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自覺自律性較差的時期。因此,教師在培養初中生體育教學的核心素養時,要抓住其熱愛體育這個重大利好條件,著重在教學前、教學中以及教學后的全過程鍛煉和培養,注重方式創新和內容創意,注重趣味性和引導性,從四個方面形成有效策略。
1.老師精心預設,做好教學首學環節
首學就是讓學生進行先學和預習,這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首學可以細分為課前首學以及課中首學,顧名思義,課前首學就是預習,與其他學科的預習一樣,讓學生在課外時間圍繞學習任務進行自學。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一起完成前置性學習任務,也可以獨立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課前首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對接下來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同時還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中首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采取的一種學習方法,一般體現在“模仿體驗”環節,課中首學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培養學生模仿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是課前首學還是課中首學,學生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圍繞學習任務進行先學和預習。因此,體育老師必須要給學生設置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圍繞這個教學目標進行自主學習。在設置教學目標之前,體育老師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并且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認知水平、情感態度、心理情況和學生的家庭條件等因素,同時還要考慮學校體育場地以及體育器材等綜合以上這些因素,設計出靈活開放和簡單易操作的學習任務。學生要積極主動參加首學任務的學習活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探究過程中培養調控學習方法、發現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自己的智力和潛能。
例如,在學習立定跳遠這個體育項目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書籍、網絡等途徑了解有關跳躍類的知識,掌握一些跳躍類的游戲,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和父母在家做一些有關跳躍類的游戲,作為學生的課前首學任務。在課中首學環節,體育老師可以事先準備相關器材和教學道具,比如標志線、數字格和體操墊等,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分別做一些跳躍類的游戲,譬如“跳跨障礙物游戲”“跨步比遠游戲”“跳數字格游戲”等,讓學生在這些游戲中掌握立定跳遠的相關動作要領,并掌握有關的跳遠技術,為之后立定跳遠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的全面深入給初中體育教學帶來了眾多新型的教學模式,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其中的一種。體育活動屬于競技類項目活動,有些活動是學生一個人無法獨立完成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小組合作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就是一種“兵帶兵”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既可以減輕體育老師的負擔,同時還能全面照顧到全班的每一個學生。體育老師可以先結合實際情況,給學生布置一個合理的學習任務,然后給學生做動作示范,指導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分組學習要放在全班學生統一練習之后,學生在統一練習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觀察,對學生的掌握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這樣就能科學劃分,每一個小組先分配兩到三個動作要領掌握好的學生,再分配幾個學困生,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幫扶學困生,從而實現共同進步、相互學習的互學目標。endprint
3.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邏輯思維能力、對生活情感態度、操作技能以及學科知識等一些基本素質。因此,初中體育老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筆者認為,體育老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一,做好課堂組織工作。體育教學場所通常都是學校的操場、籃球場或者足球場等,學生在戶外的時候感覺無拘無束,不像在教室里一樣拘束,在課堂教學中喜歡嬉戲打鬧,課堂教學秩序也很難維持。在這種情況下,體育老師要采取措施,做好課堂組織工作,讓學生養成遵守紀律、聽從指揮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將戶外課堂教學當成室內課堂教學一樣認真對待,使學生能夠迅速作出相關的動作反應。第二,體育老師可以加強體育項目的訓練,比如田徑、球類、體操等體育項目,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意識,增強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以及紀律性和組織性,使學生樹立頑強、勇敢、機智的品德意志。第三,體育老師還可以引入一些體育游戲,緩解學生的疲勞,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熱愛集體的道德品質。
綜上所述,體育老師要結合實際教學情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能力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同時還要將這些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和體育活動有效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讓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不斷受到熏陶,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4.建立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常被老師忽視的一個教學內容。健全的教學評價體系能夠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且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體育老師只注重評價學生體育技能的掌握情況,如是否掌握了動作要領、是否學會了相關的體育技術,卻忽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情感等方面的評價。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存在主觀性和片面性,不僅影響教學評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還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情況,體育老師要引起重視,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將對學生健康行為、自我認識、發展潛能、學習態度、專業理論、綜合運動技能等評估作為綜合評價。
此外,當前初中體育教學還存在評價主體單一化的問題,老師是教學評價的唯一主體。這種單一化的評價方式也導致評價結果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體育老師要認識到這一問題,增加評價主體,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中,采取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老師點評等方式進行綜合評價。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體育老師不僅要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課前精心預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學評估體系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項目組.課堂教學如何為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提供有效支點:北京市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與學研究報告(2015)[J].中小學管理,2016(10):14-17.
[2]趙鳳霞,程傳銀,張新輝,等.體育核心素養模型構建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7(1):46-49.
[3]馬孝志.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J].河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23-25.
編輯 趙 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