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淑霞
摘 要:德育是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基礎,作為德育教師,我們要與時俱進,以全新的育人觀來實現學生的道德建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展開形式豐富的教育活動,家校共育,共同促進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德育;高效; 教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8-008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8.053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它是學校全部工作的“領頭羊”,關系著學生的前途和祖國的發展。小學階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啟蒙智力與能力、培養優良品德和良好生活習慣的最佳學段。作為小學德育教育工作者,我們應堅持育人為本,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指導,高度重視,切實抓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而小學階段是養成教育的最佳年齡期,抓好這個階段的教育,對少年兒童良好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至關重要。如何使思想教育根深蒂固落在小學生的心坎上,這是當前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教育是一門藝術,雖有其法,但無定法。在多年的德育工作中,我有如下體會,共同仁參考。
一、與時俱進,樹立全新的育人觀念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總以命令的口氣要求學生,學生總是不情愿地服從命令,其行為也是應付攻勢。于是就出現了在學校一本正經,出校門調皮搗蛋的現象。因此,作為少先隊輔導員,我們要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觀念,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營造全員育人的良好氛圍,使思想道德教育內化于學生心中,進而培養學生完美的人格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從實際出發,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一)加強普法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德育是基礎和靈魂,要想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我們首先要從法律方面入手,使學生具備準確的法律認知,以“五愛教育”為核心,為學生營造濃郁的德育氛圍。教師要在校園法制教育的基礎上增強家庭教育的力度,多與家長交流和溝通,共同參與到法制教育活動中來。我們可以利用法制教育短片,以及《法在身邊》欄目等,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并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以黑板報、手抄報或漫畫等形式展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懂得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進而形成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良好習慣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合理安排隊會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每次的主題隊會活動中,輔導員都要拿出計劃和實施方案,然后經過德育領導小組共同研究,做到活動不流于形式,使學生真正得到思想教育,使教育精髓內化于心,外顯于行。
(三)充分利用升旗儀式這一活動
我校始終堅持每周一次升旗儀式,并以此作為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平臺。學生站在鮮艷的國旗下,認真聆聽著國旗下講話,一個個英雄事跡、一個個感人故事,深深地觸動著學生的內心,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加倍珍惜。以此可以培養學生熱愛集體、愛護公物、熱愛國家的傳統美德。
(四)以重大節日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
重大節日是開展德育活動的載體,全國上下形成濃厚的節日氛圍,學生便會由衷地感觸。作為少先隊輔導員,我們一定要不失時機,抓住這些美好的機遇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榮辱觀和愛國主義情操。
例如,世界環保日,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清掃垃圾、宣傳環保知識等等。這樣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自己作為祖國的一員,為國家和人民服務是自己應盡的義務。
清明節,開展“祭先烈”主題活動,在網上學習和瞻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使學生體會到:為了祖國的昌盛、人民的安寧,有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是先烈們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此后,組織學生去革命烈士陵園掃墓,此時,學生內心沉重,且對先烈們感到由衷的敬仰。
重陽節,開展關愛老年人活動,去養老院為老人們打掃房間、剪指甲、洗衣服、梳頭等,以此來弘揚祖國的傳統美德。
三、家校共育,立德樹人
現在大部分學生家長只忙于工作,很少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能過問孩子學習的家庭也就算是不錯的了,他們總覺得教育孩子就是學校的責任。其實,教育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更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參與。在這方面,我們主要采用以下方式開展工作。
1.每逢新學年開始,便組建學校和班級兩級家長委員會,并有計劃、有方案地開展活動,使學生家長明確自己的責任,并學會科學管理孩子,進而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三級合力,齊抓共管。
2.為提高家長對孩子的管理水平,我們經常開展網上交流活動,并開通專家平臺,對家長進行培訓。各班級建立家長群,做到家校雙方及時溝通。
3.積極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獲得了顯著成效。各班級都有家長檔案,記錄了每一位家長的基本情況和特長等等。我們依據他們的特長,向其發起邀請函,邀請他們義務為學生授課,如唱歌、舞蹈、泥塑、折紙、剪紙、十字繡等等。每周至少1到2名家長參與活動。通過這項活動,拉近了學校和家庭的距離,同時也增進了學生間的親和力。
4.積極開展“親子”活動,增強家庭凝聚力。家庭的和睦與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展,也影響著德育工作的效果。親子活動可以使孩子體會到家庭的合力,以及家庭的溫暖,從而增強熱愛家庭的意識。例如,六一聯合時開展親子跳繩、背靠背運球等活動,寒假布置家庭對對聯作業等。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學校思想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作。我堅信,“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作為學校德育工作者,要以執著的情感,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去開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個又一個新天地,通過不懈的努力將德育工作躍上新的臺階,為早日實現中國教育夢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學風.21世紀新加坡中小學德育課程、教材與教法改革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4(11):87-91.
[2] 詹萬生.中小學德育課程改革與創新[J].教育研究,2003(1):48-52.
[3] 關鴻羽.中小學德育實效性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00(6):9-13.
[4] 胡延存.觸動孩子的心靈——試談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問題[J].科教文匯,2010(8):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