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
摘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才會喜歡。新課標在第一學段的閱讀目標中指出,要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閱讀呢?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閱讀興趣;激發
閱讀是聽、說、讀、寫訓練的綜合過程,既是識字的重要途徑,又是寫作的必備前提,《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在語文教學中只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才能提高學生的知識儲量,提高語文能力。
一、利用氛圍體驗感知,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對于寫景狀物的文章,我利用小學生熱愛大自然的心理,先讓學生直接體驗具體事物和環境,再讓他們讀課文,這樣就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如:小學一年級《春風吹》這篇文章,描寫春天的景色,在講課前,我把學生帶到野外,走進大自然,親自感受枊春天的桃紅、綠、燕來、蛙叫等真實事物和景象,然后讓學生唱《春天在哪里》這支歌,最后讓學生讀課文,當學生們讀到自己親眼所見的春天美景時,覺得格外親切,閱讀興趣也非常高。對于學生不熟悉的環境和事物,我充分利用投影片、掛圖等教學資料,引導學生想象和體驗。如講《桂林山水》一文時,大部分學生沒有到過此地。無法直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景,我就在課前收集了相關的錄像和掛圖。在課堂上,讓學生邊看邊讀邊想邊說,充分體驗桂林山水的山奇、水綠、石怪的特色和文章用詞造句的優美,學生既感受到了景色的美麗,又了解了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方法,讀說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也格外深厚。
二、利用典型人物形象和生動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說、故事類的文章,都有其典型生動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學生都愛看愛聽,但有些名著片斷,由于學生的知識面窄,課文內容難于理解,閱讀起來沒有興趣。我講這些課文時先介紹小說的大概內容、主要人物性格和主要精彩故事,吊起學生的胃口,再引導他們閱讀。如《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我先大致講了《三國演義》這篇名著的主要內容,介紹了幾個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奸詐多疑,周瑜的心胸狹窄,以及草船借箭以前的一些故事,引導學生閱讀,并找哪些地方表現了諸葛亮的足智多謀?曹操的奸詐體現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要借箭?如何借箭?這樣學生閱讀起來興趣盎然,被文中人物的鮮明性格和故事的曲折生動所吸引,提高閱讀興趣。
三、加強多媒體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然而在小學的語文閱讀過程中,由于小學生還不夠成熟,面對生硬的文章內容不能夠理解抽象的內容。要提高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就要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能力,在信息時代我們可以借助多媒體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借助計算機展示各種各樣精美的相關文章圖片、視頻以及精美、生動的動態畫,這樣既能增強學生學習文章的吸引力,又能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從視、聽等方面增強了閱讀的趣味性,使學生學得入情入境,輕松愉快,在“樂中學,趣中獲”。
四、尊重個體差異,培養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學生作為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總是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新的閱讀文本,他們的閱讀個性是客觀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識儲備、興趣愛好等所帶來的學生的個體之間的差異,必然對學生的閱讀活動產生影響,導致即使閱讀同一文本也會得出不同的認識和體會,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選擇,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和發展,讓學生做“閱讀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要充分利用教材,培養探究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喜歡閱讀,經常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自我實現的手段。培養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提倡吃五谷雜糧式的“雜讀”,因為“雜讀”吸取的營養最全面。學生是有一定的差異的,課堂中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方法,課下擴充閱讀,這些閱讀為了保質保量的完成,要上不封頂,下要保底。對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學,適當放寬,降低要求,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針對不同學生的閱讀差異,提出適度而又有層次的閱讀目標,即下限目標是每位學生都應完成的任務,上限目標則是讓有濃厚的閱讀興趣的、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有充分發展的余地,讓他們“吃飽吃好”。
五、通過榜樣激發閱讀興趣
陶行知先生說:“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小學生愛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老師愛閱讀是對學生的最好的垂范。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做一個愛讀書的老師,能讓學生“愛烏及烏”。此外,經常創設一種濃厚的“書香”氛圍和“書林”境界,可以讓學生產生一種置身于精神文明寶庫的神圣氛圍的感覺。比如,收集關于讀書的名言,進行欣賞;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毛澤東、周恩來、葉圣陶、冰心、老舍等名人熱愛讀書的―些故事;在平時教學中,留心觀察班中喜愛讀書的同學,不失時機地進行表揚,請他們談談課外閱讀的收獲。這樣,身邊的一個個能親眼所見的榜樣,讓學生感受到書海之浩瀚和讀書樂趣,從而激起對書的渴望,產生與書交朋友的強烈愿望。
總之,教育是門藝術,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新課程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也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極大的挑戰。我想,只要我們努力,大膽地實踐,不斷地總結、創新,就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充滿活力,把它變成學生樂學、好學的場所,讓學生真正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王秀榮. 小學語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4:181.
[2] 劉玉濤. 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 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J]. 學周刊,2013,27:191.
[3] 董排.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興趣的激發與培養[J]. 學周刊,2013,30:180-181.
[4] 呂玉偉.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J]. 學周刊,2013,25:79.
[5] 王凌云. 學語文的興趣從何來[J]. 河北教育(教學版),2013,Z2:82-83.
[6] 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2.
[7] 楊九俊.小學語文課堂隨堂診斷[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