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
摘 要:本文從長笛吐音的基本知識、演奏方式及訓練方式入手,說明吐音在長笛演奏技巧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筆者根據自身的學習和實踐經驗,對長笛演奏中吐音的運用進行總結和分析。
關鍵詞: 長笛;演奏;吐音
中圖分類號:J6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24-0099-01
長笛是現代管弦樂和室內樂中主要的高音旋律樂器,外形是一根帶有數個音孔的圓柱型長管。演奏者通過笛身一側的吹口吹氣,使空氣穿過笛體發生振動而產生聲音,笛身上穿有許多音孔,利用杠桿式音鍵的打開與關閉,通過手指按鍵使封閉的音孔打開,發出聲音。長笛音色柔美清澈,音域寬廣。
一、吐音的種類
1.單吐。單吐,是長笛的吐音技法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種吐音方法,是學習其它吐音技法的基礎。單吐實力用舌尖來阻擋氣流已達到短音的效果。舌尖的位置上、下齒之間。舌頭用發“tū”音的位置吹奏。每個發音動作都會產生一個重音,舌頭的位置應稍稍靠前,舌尖用力舌根放松發音適應做到強勁有力。如果連續吹奏短音時,舌尖連續地重復前后方向的動作的運動。在初期練習時速度不要過快,時刻仔細傾聽吹出來的每一個音,要保持每個音的質量等熟練以后再加速。
2.雙吐。雙吐,是基于單吐技法的一種技法。在吹奏雙吐時必須用舌尖進行第一起音和強拍上的音符的起音,使吐音的強弱符合節拍與節奏韻律。吹奏雙吐時舌頭是用發“tū—kū”兩個音的位置吹奏。雙吐時舌尖應輕輕笛抵在內側,舌根要適當的放松一些。雙吐的速度要比單吐的速度要快一倍,這種吐音的奏法適合于演奏快速的樂句和片段。
3.三吐。三吐,長笛三吐是建立在雙吐演奏技法之上,舌尖與舌根交替運動的不斷連續,吹奏三吐是發出“tū—kū—tū”三個音的位置完成發音的動作。通常用于吹奏快速的三連音節奏型斷音節奏韻律很鮮明。 在吹奏不同的音域時,舌頭的位置也是有所區別的。在吹奏雙吐的前一下,是使用舌尖完成的,通常的位置是舌尖抵住門齒的根那舌面就自然抵住了門齒的牙根。不同的音樂標記舌頭的位置就又會有所不同,如強音,舌尖會有所靠前;普通的吐音,舌尖要略翹,保持音舌面略平;吹奏連線內的頓音時,舌頭應略靠后一些,隨著音域的下降,舌尖就稍稍后縮一點點,到底音G以下的音,舌頭就幾乎碰不到門齒了。同樣,后面的的音有類似情況。 例如:巴赫的《g小調長笛奏鳴曲》第一樂章,第二部分最后一樂段,整個樂段吐音連接不斷,顆粒性很強,樂曲演奏要極為靈活,每個音都要清晰,節奏雖然快點但是很平穩,吐音極為重要。
二、吐音技巧的練習方法
吐音技巧的練習,必需遵循生理機能的發展規律,按照吐音技巧形成的階段性的變化,從簡單到難循序漸進的逐步進行。 首先,是讀音節練習,練習吐音技巧的初始階段,利用讀音節的方法是既簡便又有效的練習方法,這種方法不需要使用樂器,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練習。利用讀音節可以練習單吐、雙吐和三吐,也可以練習不同的起音。這種練習法可以使練習者把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舌的動作上,練習時要注意讀音的準確性,不同起音的力度區別,并在呼吸和口形的協同下進行。 其次,利用讀音的練習方法練習吐音是一種補助性練習,在吹奏中練習才具有直接的實際意義。吐音種類的難度:單吐最容易,雙吐次之,三吐最難。按照這一次序,初學者應從練習單吐開始,當單吐技巧形成了鞏固的動力定型之后,再練習雙吐就顯得非常容易。因為,在練習單吐時,已經掌握了舌尖的變形與身體的動作,練習的重點可放在舌根的吐音動作及舌尖與舌根的交替動作協調上。雙吐的形成與鞏固又為三吐建立了基礎,由于雙吐與三吐存在著相同的原理,唯一的區別僅僅表現在舌尖與舌根交替動作的不同次序上,因此,初學者主要在雙吐技巧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練習三吐的舌尖與舌根交替動作規律,就可以形成三吐技巧。 最后,就是吐音的速度練習,各種吐音的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于舌肌的收縮速度,據運動生理學家研究證明:不同的肌肉,收縮速度也不同。人體骨骼肌通常在一塊肌肉上既有慢肌收縮也有快肌收縮,慢肌收縮速度慢,快肌收縮速度快。舌肌的收縮速度取決于快肌的比例,快肌在舌肌中占的比例愈大,舌肌收縮愉快。運動的訓練可以改變快慢肌的比例,使舌肌的快肌纖維增多。此外,中樞神經系統還可以通過提高神經元沖動頻率或增加興奮的神經元數量來提高舌肌的收縮速度。中樞神經系統的這種機能變化,是在不斷地練習吐音的過程中得到強化刺激后逐漸形成的。按照上述舌的運動生理,吐音速度練習必須由慢到快的逐步進行。初學者首先應該從練習吐奏長音符開始,隨著舌肌和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的發展,舌肌在不斷的運動中快肌纖維比例的擴大,收縮力量與收縮速度的逐漸提高,吐音練習才能向短音符轉移,并向快速方面逐漸發展。各種吐音,都是在經過長時間與反復的練習之后才能行成技巧。同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只有在不斷的刺激中才能夠鞏固與發展所形成的各種吐音動力定型,舌的運動機能也是在不斷的運動中逐漸提高的。吹奏者只要長期的訓練,就能夠達到吐音的技巧。
三、結論
長笛演奏更需要演奏者具有很好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基礎,要了解作品所描寫的內容,產生的歷史背景,表達的思想感情,樂曲的藝術風格等,這可以與嫻熟的演奏技巧相互促進,表達音樂中具有的豐富情感及內涵,當演奏者情感、涵養、演奏技巧都融于音樂作品時,才能使音色更結實、圓潤、透明、剛柔,表現出作品的內涵,達到精神、心靈與技術的完美結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