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軍玲
摘要:提高教學質量是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教學方法是師生間溝通的重要橋梁,能否合理地加以運用將會直接影響著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結合實際的教學實踐,從幾個不同的方面,就怎樣加強小學的數學教學質量問題展開進一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興趣
新課改小學數學課堂質量措施課堂是師生的主陣地,在我們的課堂中: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講到底的現象仍然存在。老師講得辛苦,學生學得也吃力,而且教學效果也不佳。更有甚者認為,數學學習就是多練多算,見得多了自然什么就會了。老師的題海戰術使學生苦不堪言,極大的加重了學生的負擔。如何用最優化的途徑和方法進行數學教學,花較少時間和精力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切實幫助學生減輕負擔,成了我們數學教師不斷思索的問題。
一、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
同一個班級里,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學前教育程度不同,興趣愛好也不同,對知識的接受能力就有不同程度的差別。在授課時,對同一個教學內容,就會存在一部分學生興趣濃,一部分學生感到厭煩的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枯燥。因此,如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愿學、樂學,就成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在課堂上創設一種情景,以景激情,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強、好奇的特點,引導學生開展討論,或走出教學開展實踐教學等等,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趣味性、實踐性的教學,極大地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格外高漲,整個課堂氣氛輕松熱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改進教學方法,從技巧上提高教學質量
時代背景不同,教育理念隨之更新,教學方法也必須有所改進,使之與時代教育模式相適應,以技巧取勝。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要細心觀察的教師都會發現:凡數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主動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及時復習的習慣,獨立研究和解決問題的習慣等等。針對這個問題我在長期的數學教學實踐中也花了不少功夫,有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但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而且輕松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提高了數學教學質量。
2、把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實踐,共同探究。在新課程中,教師不能一味的向學生傳授知識,應當引導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獲取知識。現在知識結構也大大不同于昔日,理論講解成分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操作與實踐,相當大部份的知識、理論和規律都源于探究過程中,在操作中去發現、去總結、去形成。如在教學圓柱側面積時教師必須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
(1)拿出準備好的圓柱形紙筒,沿著任意一條高把側面剪開。
(2)展開所剪得的圖形進行觀察。
(3)思考:①所展開的圖形是什么形狀(長方形)?②這個長方行的長是未剪開之前圓柱的什么?(底面周長)③寬是圓柱的什么(高)?讓學生帶著這些任務和問題邊操作邊觀察邊思考,展開—恢復—再展開—再恢復??一直要讓學生自個明白:圓柱的側面積等于底面周長乘以高。這樣做不僅培養了學生操作實踐能力和積極探究知識的意識,而且能使所獲取的知識難以忘記,具有時間長記得牢的特點。學生只要善于探究知識并形成牢固的知識體系,就能快速提高教學質量。
三、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學習方法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精神。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和創造各種圖形或物體,調動各種感觀參與實踐,同時教給學生操作方法,讓學生通過觀察、測量、拼擺、畫圖、實驗等操作實踐,激發思維去思考,從中自我發現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動手實踐,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三角形的認識”是一節比較枯燥的概念課,我讓學生用彩色塑料條圍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銀幕上。通過觀察,學生很快發現圖1和圖2是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圖3雖用了三條線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義從直觀的觀察之中升華出來了:“用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不僅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順應他們好奇、好動的特點,而且能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幫助他們學習數學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
四、重視教學設計的反思與完善
通過課堂教學實現“高效”的教學目標是每一位一線教師的理想,而這一理想的實現有賴于反復的、科學的反思。反復反思可以讓教師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并能夠及時地解決問題和調整方案,有利于在二次教學中有效地整合設計,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案分析時,我發現很多教師的教學設計里缺少教學反思這個環節。即便是個別教案中涉及教學反思,也僅僅是一些如“教材分析清楚”“教學方法有待改進”“把握學生不是很準確”等毫無用處的套話,教案中也沒有修改的痕跡。由于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并不重視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和完善,日常的教案只是為應付學校檢查或作為抄襲的教參,以至連寫教案都成了形式主義更別說主動去翻閱以前的教案進行修改和完善了。然而,沒有反思和完善,就不會有積累,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也不會得到提高。要知道,教學設計的課后反思與完善是實現高效課堂的保障,其目的就是為了總結已有的知識經驗并進行有效的內化,查找失誤,指導未來。
總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這只是本人多年教學中的一點體會。如果我們有強烈的責任心,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努力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愛好,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方法,相信數學教學質量一定會逐步提高的。
參考文獻
[1] 何銳.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基礎教育研究,2012(2).
[2] 米文獻.淺談小學教學質量的提高[J].教育教學探討,2010(6).
[3] 張學杰.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學專業素養例談[J].貴州教育,2007(10):18.
[4] 康世剛,馮國平,楊明等.論新數學課程實施中數學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意義與任務[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5(10):117.
[5] 鄭毓信.數學課程改革與教師的專業化發展[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