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新時期對小學教育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學作為三大學科之一,在我國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但是,數學知識由于自身學科特性,涉及內容較為復雜、抽象,學生在學習中難度較大,需要具備更高水平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在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中,應該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本文主要就此展開研究,結合實際情況,尋求提升教學效率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六年級;課堂;教學效率
一、小學六年級數學教學現狀
小學六年級數學作為一門重要學科,在實際教學中除了傳授數學知識以外,還強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教學需要,其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有待進一步完善。當前的小學數學六年級教學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教學手法單調,數學教學知識較為抽象、復雜,在學習過程中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不高,師生之間缺少溝通和交流,教師照本宣科,通過講解例題、布置作業和講解作業的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學生時常會感到學習的枯燥無味,只能被動式的聽講,課堂缺少活力,難以更有效的理解和記憶數學知識,影響到教學效率。基于此,應該結合實際情況,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突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自身的引導職責,有針對性組織教學活動開展。
其二,學習負擔較大,作業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之一,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效率。但是,很多教師由于理念較為局限,在實際教學活動開展中,難以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學效率偏低,很多學生難以更有效的對知識點理解和記憶,希望利用繁重的作業量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學習成效,但是會為學生帶來沉重的學業負擔。
二、小學六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策略
1.充分利用好現代教學手段
六年級數學本來具有抽象難懂的特征,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或工具,在教學中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立體起來、豐富起來。多媒體教學工具就是這一現代教學手段的突出代表。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制作成生動的、條理清晰的多媒體課件,將形象的圖片、迷人的動畫、生動的視頻等展現在學生面前,能極大地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消化和吸收。
2.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備好課
了解學生也是教師備課的內容之一。學生之間是存在個體差異性的,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差異,才能備好課、教好學。學生并不是一張張白紙,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和思想。備課時,教師需要首先了解學生,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表現與能力進行預設,避免在課堂上出現學生對教學內容“吃不了”或“吃不飽”的情況。 教師要在學案中設置適合各個層次學生的教學方案,不強求所有學生全部同步,將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上。
3.培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的關系
在上課之前,教師要積極地與和孩子們交流,正確指導孩子們如何做一個優秀,主動傾聽別人意見,尊重別人的孩子等等。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心情愉快時候,更容易去接受新的事物。在交流中也是同樣的道理,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再加上幽默而風趣的教學風格,不僅能夠拉近師生的距離,讓教學在寓教于樂中進行,潛移默化地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做到了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奠定了情感基礎。
4.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
習慣是伴隨人的一生的。六年級的學生經過幼兒園到五年級的學習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其中有好的也有壞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辨別好壞,揚長避短了。我們說一般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包括聽、說、讀、寫等。這本來是要求教師在一年級就開始培養的,所以很多學生都具備了這樣一些習慣。可是到了六年級很多人沒有堅持對學生行為習慣的繼續培養和糾正,而學生經過多年的實踐也沒有繼續培養新習慣和改正壞習慣的意識。所以很多學生即使到了六年級還是不會聽講、不會學習,也就是說不能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尤其是很多學生往往都缺乏良好的思維習慣,甚至于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種習慣的存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讓學生學會思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他們的認識規律,通過數一數、擺一擺、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簡單的活動,讓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教學中特別是大班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嫌麻煩而只是照本宣科,這就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教學效果自然不明顯。
5.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思考能力、思維意識都已經相對完善,教師可以在教學中適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味地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來授課的話,對于學生將來的學習和發展都是不利的,這種模式也會造成學生“高分低能”的現象。因此,對于六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模式,真正意義上做到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這比如:“預習—探究—總結”的這種教學的形式就可以很好的注重學生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而且也可以保證教學的效率。
6.數形結合,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數學是與數學符號打交道的,在學習和復習的過程中都需要正確運用數學符號,形成一定的數學思維和解題思維。從學習內容來看,數學學科更多的內容都是牽扯到數量關系和空間圖形,也就是說數學知識就是數形結合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數學學科中不同的圖形和數字符號提供了大腦形象思維的表象材料,調動了右腦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形象思維能力,促進了個體左右腦的協調發展,促進了學生的發展。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在小學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知識插圖,這些圖形無形中加深了學生對數量關系的理解,也促進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提高。
三、總結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轉變教學觀念和方式,積極組織和開展數學各種實踐性的活動,去激發和培養他們對小學數學的興趣,調動小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小學生養成愛好學習的人,以此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秦秀梅.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及教學反思淺議[J].讀寫算(教育導刊),2003(4)
[2]王興.淺談如何提高小學六年級數學的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
[3]袁勇.關于小學六年級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略[J].考試周刊, 2015(57):73-7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