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英
摘要:“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總結了古人寶貴的治學經驗,包含著我國古代語文教法的精髓。朗讀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應正視學生的差異,進行分層次、分階段的練習,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領悟、體驗、提高”。我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長時間的摸索,以及多方面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能力;培養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于讀書,易于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準“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本文筆者就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談談可行的方法:
一、教師范讀,有利于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由于小學生的模仿性強,所以教師適時的范讀是語文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的范讀不宜做作,不能故意拿腔作調,應從自身的情感出發,以情感人,使學生如臨其境,教師的感情和學生的感情在互動中引起共鳴,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激情,使他們都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如在范讀《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時,老師啟發學生注意,老師讀的與自己讀的有什么不同,老師為何這樣讀。朗讀中,老師那飽含激情的語調很快便把學生帶到了文章的情境之中,一幅幅,一幕幕鮮活的畫面浮現在他們的面前,有幾個女生的眼眶里還噙著淚花,同學們都涌起了強烈的表達欲望。讀完后,一位學生說:"老師讀的很有感情,讀課文的感情也與我們不一樣。我課前預習,讀肖邦再也忍不住了,激動的淚水溢滿了眼眶這一段怎么也抓不住感情,現在聽老師讀完后,我知道應該怎樣來讀了。"當然,在學生朗讀的時候,老師也不能讓學生機械的模仿教師的語調,要讓他們從自己的真情實感出發,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之上,把一個個漢字變成一幅幅鮮活的畫面,那樣讀出的感情才真摯自然。
二、將個人情感滲透到朗讀中,提高朗讀成效
朗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而是要有一個從認識到積累的歷程,因而有必要激勵全體學生在朗讀中滲透個人情感,并且逐步與其他學生分享各自的朗讀心得,互相啟迪,共同開發。例如,學習《泊船瓜洲》這首唐詩時,教師絕不能讓學生僅停留于會讀、會背、會默寫的初級學習階段,而要注重朗讀教學的提升,引領學生會朗讀、會學習,教師可鍛煉學生的感性思維,學會站在詩人的情感高度大聲朗讀,這也是提高詩歌鑒賞能力的法寶。必要時教師可指引學生以幾人為單位分組開展朗讀比賽,學生們準備完畢后,再請幾位學生起立朗讀,教師引入激勵機制,對能把詩人強烈地思鄉情感淋漓盡致地朗讀出來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以激發孩子們朗讀的興致,這樣的朗讀活動會收到實際的良好效果。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為朗讀訓練提供新思路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老師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認識朗讀的重要意義,告訴學生:不讀,就無法熟悉、理解、感悟文本,借此來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但是學生在練習朗讀中,卻常常感到枯燥乏味,了無興趣,讀起來懶洋洋的,更談不上“流利、有感情”了。隨著多媒體步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其直觀、形象的作用,利用配樂、配像、配音等形式的朗誦,是激發學生朗讀興趣的有效措施。余音繞梁的情境會讓學生感受到優美的朗讀對朗讀者本人和聽眾,都是一種美的享受。如:教學《觸摸春天》一文“在春天的深處,安靜細細的感受著春光”一段時,播放小提琴曲《沉思》,讓朗讀較好的同學進行示范朗讀,學生再配樂朗讀。寧靜悠遠的樂曲意境,令學生如臨其境,遐想、陶醉、沉思翻涌,安靜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形象便躍然紙上。教學《日月潭》一文伊始,播放日月潭風光視頻和配上音樂的范讀,婉轉的音樂、聲情并茂的朗讀,既把孩子們帶進了旖旎的風景之中,又讓孩子們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多媒體的運用加上教師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欣賞方面的引導,使學生體味到朗讀的音韻美、節奏美。在學生體會到朗讀的美妙之后,就會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注重朗讀評價
朗讀評價,應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聆聽,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多給予恰當的表揚,少一些批評,多一些微笑和鼓勵,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會讀得更精彩。在我們的教學中,教師們評價時經常愛說的是:“你讀得非常好”,“你讀得真不錯”之類的話,其實,教師應用心聆聽學生的朗讀,切實發現他們朗讀中的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都給予肯定。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中會樹立自信心,讀的興趣就會高。
綜上所述,朗讀能力是語文教學中的主要任務之一,小學語文教師都深知朗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教師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從日常教學中積累經驗,持之以恒,并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朗讀情感,實現提高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蘇文奎.淺談小學語文課課堂朗讀教學導入的技巧[J].考試(教研版) .
[2] 代鳳芹.芻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 .
[3] 劉守富.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的技巧[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 .
[4] 葉炳森.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提高朗讀能力的方法[J].山東教育出版社 .
[5] 史定東.關于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1(24).
[6] 萬大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6).
[7] 劉清元.如何進行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9(05).
[8] 王芳.朗讀,語文的魅力體現——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小學教學研究,2011(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