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瑞清
摘要: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朗讀閱讀能力一直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著手培養和加強學生們的朗讀能力,不但有利于切實提高學們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在鞏固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記憶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朗讀能力;培養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語文課程標準》在四個學段的閱讀部分都強調:“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蓖瑫r也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笨梢?,朗讀是貫穿于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語文教學方法。朗讀與“理解、體驗、領悟”密不可分,朗讀不應凸顯于這些活動形式,而應包孕于這些語言實踐活動。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如何充分利用一篇篇文質兼美的課文,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保證讀書時間
教師可根據年級、學情、教材特點安排每節課的朗讀時間,并自我監控達成度。要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正確地讀課文,要求用普通話,聲音響亮,吐字清楚,讀準字音,不讀破句,特別是自學性朗讀,要讓全班學生都讀完、讀好,切不可只做個讀的樣子,匆匆過場,草草收兵。在初步理解基礎上的表達性朗讀,要留夠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讀出情趣,切不可未準備好就倉促上陣;要留讀后評議的時間,通過評議,強化朗讀的激勵功能、診斷功能和調節功能。時間哪兒擠?精心設計問題,讓繁瑣冗長的“講講、問問、答答”讓位給讀。讓花俏形式的,沒有實效的小組討論讓位給讀。
二、激發興趣,讓學生想讀
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創設情境,讓他們邊讀邊想象。這種豐富想象意境,能讓學生的朗讀興趣更持久,逐步實現有感情地朗讀。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筆者一邊用課件展示西沙群島的美景,一邊繪聲繪色地描繪西沙群島獨特迷人的風光。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后,筆者順勢引導:“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風景如畫,物產豐富的西沙群島。哪位小導游能帶大家領略一下那里的美景和物產呢?”學生們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投入到學習中,課堂上立刻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學生邊讀邊想象文字里所蘊含的畫面,充分感受文字魅力,有效地激發學生想讀的愿望。
三、在不同的朗讀教學階段,提出不同的朗讀要求
1、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整體。在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自己初讀課文,并能說出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根據小學生的注意易分散的心理特征,教師啟發一要生動有趣,二要結合實際,提出初步目標。如:《貓》一文,我要求學生按下列要求進行初讀課文:①邊讀課文,邊劃出不懂的字詞。②你喜歡貓嗎?為什么?貓有哪些習性呢?③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學生借助拼音讀課文,讀不懂的字詞,讓其自行查字典,教師檢查指導,然后指名口答上述問題。通過初讀,使學生感知整體,對課文有個初步的印象。在閱讀課文時,通過自己和作者對小貓這種古怪的性格的了解從而讀出感情。
2、細讀課文,重點引讀。在細讀課文時,結合朗讀訓練。理解重點詞句,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時教師應緊扣重點,突破重點段,教給學生學法。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方法,細讀其它的自然段?!耙x”即為學生朗讀、思維、說話訓練搭橋鋪路的過程。教師切忌面面俱到地講解,應著力抓住重點段進行教學。
四、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語文作為母語教學,學生在生活中都能進行觀察、體驗和學習,即學生是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的。但他們還不會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提取和重組有效信息。這就需要教師進行引導,有的課文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有體驗,而學生沒有讀出該有的情感,正是因為沒有找到讓學生體會的切入點。所以,老師要在引導上多下工夫,引導學生多觀察、體驗和積累生活經驗,在朗讀中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這樣學生才能在閱讀中見文生義,見義生情。
五、教師要多給予肯定和鼓勵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讀書的評語要以肯定鼓勵、積極引導為主,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讀得好就說“棒極了”、“讀得真好”、“你真行”等。教師要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取得進步,每個學生都會成功,要對學生充滿信任。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訓練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掌握主動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從而對文本產生更深入的理解。同時注重課文的朗讀,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讓學生在讀中感知、領悟和體驗。只要教師能夠對朗讀教學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進行科學的朗讀教學,讓師生的朗讀具有聲情并茂的節奏,和諧婉轉的韻律,呈現出作品的聲音美與神韻美,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就能為語文的教和學奠定牢固的基礎。
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使學生讀得入境
將錄音、錄像、投影等多媒體引進課堂,用生動形象,直觀的課件吸引學生快速入境,讓學生從中領悟課文的內容,情感。如:教學《小小的船》,利用課件展示一個晴朗而美麗的夜空,有星星一閃一閃的,有彎彎月兒高掛,一個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著美麗的星空,這多美啊!學生們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時教師引導,如果是你,你這時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時學生就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麗的星空)體會到文中的美景,再讀課文時,學生就能讀出情感了。最后結束課文時,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給學生,他們一邊唱歌,一邊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總之,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的訓練,學會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高理解和閱讀的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注重朗讀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史定東.關于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培養的幾點思考[J].小學教學參考,2011(24).
[2] 萬大波.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6).
[3] 劉清元.如何進行小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文教資料,2009(05).
[4] 王芳.朗讀,語文的魅力體現——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朗讀訓練[J].小學教學研究,2011(14).
[5] 萬云鵬.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朗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8):101.
[6] 范敏麗.淺析農村小學語文朗讀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導學,2015(10):7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