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福祥
摘要:語文是富有情感韻味的人文科學,語文課堂教學是啟迪心智、怡人心境的情感漫游過程。為此,教師應以情感與智慧共生、精神與語言共舞為課堂教學宗旨,努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激情的課堂教學氛圍,結合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機滲透,建設和充實學生的精神家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情感
小學語文學科是基礎教育中重要的工具學科,擔負著為提高全民族素質奠定基礎的重要任務,而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既有認知心理系統,又有情意系統。所謂“知之深,愛之切”,情感又對認知產生著巨大的影響。積極的情感使人銳意進取,消極情感使人消沉沮喪。如果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寄寓學生成功的期待,學生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的興奮情緒,這種情緒可使學生的身心處于語文活動的最佳狀態,推動其主動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并利用情感,讓學生在享受語文學習生活的過程中接受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實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那么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做好學生情感培養?
一、讓學生與作者的心靈溝通,進行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選編的課文都是膾炙人口,精致嫻雅,從各個方面都反映出不同作者對人生、社會以及自熱的感悟和領略,通常將人情美、道德美以及風景美融于一體。在學習和閱讀這些文章時,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和作者心靈的契合點。有人曾經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而讀者則完成了另一半”。可見,這種完成是指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那種雙向的交互影響。當文學作品以文本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在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對充分的發揮想象進行創造和再構建。同時,當小學生在進行教材中作品的閱讀時,其本身就已經有一種期待在里面,當學生帶著這種期待閱讀作品,進入作品的空間時,就會產生一種豐富的情感體驗,而當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作者要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美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產生一種只能會意不能言傳的心靈感悟。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適宜的情境,讓學生有如身臨其境般去感悟作者的情感,進而在作品的學習和閱讀中體會到情感上的共鳴。
二、與實際結合,激發學生內心真實情感
學生從身邊去體會、感悟所獲得的情感,往往更真實,也更容易銘記于他們心中。因此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時不要脫離實際,不能強加給他們去感受。我在教學《凡卡》這以課后,讓孩子們談感受,大多孩子談到的都是痛恨黑暗的社會造成了凡卡可憐的身世,可我覺得孩子們除了同情更應該學到點別的。于是我讓孩子們說說自己現在過的是什么樣的生活?孩子們都踴躍發言了,我繼續啟發:那你用一個什么詞形容你現在的生活呢?孩子們分別用上了“幸福、快樂、美好”等詞。我追問大家:“那你們珍惜今天美好、幸福的生活了嗎?”說到“珍惜”二字,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議論著,過了一會兒,大多孩子就不出聲了,我借機把我看到的一些孩子們平時的行為說了出來,還沒等我說上幾條,幾個平時善表達的孩子舉起了手,他們說:“我以前經常把吃不完的飯偷偷倒了,要時凡卡能吃上一頓那樣的飯菜,他肯定好高興”,“我總覺得媽媽管我太嚴,我經常跟她斗嘴,人家凡卡多么希望有一個親人疼他”??將凡卡“狗都不如的日子”和孩子們幸福的現實生活一比較,許多孩子都為自己的不珍惜而后悔,有的懂得了要節約,有的知道了不能攀比吃穿,有的還理解了父母對自己的嚴厲也是一種愛!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是來自內心的情感流露,這些感悟是從他們自己身上得到的,這樣的情感教育應該比老師強加給他們更有實效。
三、采取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情感
采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再現情景,是調動學生情感的必要手段。例如在講《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我們可以繪制一些精美的西沙風景彩畫,錄制了配樂朗誦。讓學生一邊聽著配樂朗誦一邊觀賞西沙風光。在聲、樂、圖的共同作用下,學生有如身臨其境,熱愛祖國寶島的感情油然而生,長大后建設祖國愿望也在潛滋暗長。這些教學手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多種感官的啟動,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再如表演體驗的方法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調動學生情感的方法。體驗指的是少年兒童通過自身的經歷和實踐,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過程。語文課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學中引進體驗教學思想,有利于學生敞開心扉,傾吐真言。如在一次口語交際課之前,教師先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模擬在具體情境中扮演一個社會角色,如,老人、媽媽、售票員、路燈管理員等等。體驗其中的苦與樂。學生們興趣濃厚,紛紛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語交際課上,學生們爭相表演,表達了內心要講的話,抒發了請求、抱歉、贊揚、悔恨等感受,整個課堂被一片真情包圍著。學生們眼眶里噙滿了眼淚,伴隨著一片嗚咽聲。課后,他們一氣呵成,寫出來的文章構思精巧,情節迭宕起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
總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真實情感的發揮,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以此來感染學生,誘發和激勵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情感教育在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道路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也起到輔助作用。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提高語文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微.小學語文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設計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07(5).
[2] 呂月青.關于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10).
[3] 馮鐵俠.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03).
[4] 奧永峰,楊華.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J].中學語文,2011(12).
[5] 王珍源.新課標時期語文教育論爭的發展與反思[D].西南大學,2010.
[6] 吳萍,張博.對小學語文寫字教學現狀的一些思考[J].語文周刊.2011(12).
[7] 張田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04).
[8] 夏立志.淺談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