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如玉
摘要:職高教育是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容忽視。職高教育主要是培養新型勞動者、專業技術人員,為社會的發展提供充足又實用的勞動力,所以,部分職高院校只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目光不夠長遠,只為學生未來就業所需的專業技能考慮,忽略了學生的文化課的發展。語文是職高教育文化課中的重要一門學科,具有重要地位,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行,職高院校中的語文教師也開始尋求語文教學實踐的創新,不斷對語文教育進行改革,實施創新教育。
關鍵詞:職高教育;語文教學;創新教育
所謂“創新教育”,主要指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工具等都能根據學生、時代特點的變化和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對以往傳統教育進行合理的取舍,不斷融入新的內容,使教育能夠跟上時代的腳步,跟上學生發展的步伐,為我國的不斷發展提供真正可用的人才。在職高院校中,語文教師不要忽略自己學科的地位,也要根據教育的發展而不斷調整教學實踐,大膽尋找語文教育前進的突破口,對創新型語文教學實踐不斷進行探索。
一、實施“以生為本”的語文教育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必須以人為本,所以教學活動圍繞學生展開,做到一切從學生中來,一切落實到學生中去,一切從學生出發,教師自我進行角色淡化,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也是對語文教學的創新,主體由教師變為學生。“以生為本”首先是一種教育觀念,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觀念,即“以生為本”,其次,“以生為本”不僅僅停留在觀念的層面上,還需要教師的進一步落實,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內容、教學邏輯、教學語言、教學模式等都圍繞“以生為本”而展開,用正確的觀念指導教學的語文教學實踐,這是語文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根”不能錯,一錯即萬錯,讓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真正受益,收獲能夠真正促進自己發展的能力。“以生為本”需要教師有意識的關注學生,關注的內容包括學生的諸多方面,不僅僅有學習,包括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已掌握知識程度、情感及價值觀的發展等,切實將教學落實于學生,離不開“以生為本”這一教學方法論[1]。
二、語文教學內容要突出實用性
職高語文教學與傳統語文教學不同,不再是對學生進行大量知識講述,讓學生進行記憶,職高學校中的語文教學要做到引領學生回歸生活,將語文知識帶回生活,落實語文知識的實用性。部分職高學生產生了這樣的思想,認為讀職高院校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知識就好,類似語文這樣的文化課毫無用處,對未來發展沒有作用,不學也罷。學生的這種思想固然不正確,但語文教師也要進行反思,通過語文教學實踐,學生沒有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價值,這與教師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上的不足有關聯。職高語文教師要根據本校學生的現狀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取舍,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緊密的聯系,從長遠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發展,讓學生端正對待文化課的態度,認識到語文教學的價值,能夠讓學生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于生活,做到學以致用,能夠滿足學生實際生活對語文知識的需求,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2]。
三、教師教學方式不斷進行創新
教師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和學生、教材和學生的一道橋梁,是學生收獲知識的重要中介。學生處于不變的萬變之中,教學內容也在不斷進行更新,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跟隨著這些變化而進行調整,否則將拖教育大隊整體前進腳步的后腿,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對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并保證教學模式的多樣性,將無聲的文字賦予一定的空間,通過教學模式讓文字跳躍起來。職高院校學生普遍文化素養較低,對專業文化課興趣程度并不高,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仍采用古老的教學方式,即“師說生聽”、“師問生答”,學生很難再次投入到語文課堂,其厭倦之心愈演愈烈。基于這些方面,語文教師想讓語文教學有效進行,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體現心意,體現新穎。伴隨教育改革而產生的比較新穎的教學方法有諸多,職高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相應的借鑒,例如互動教學模式,通過互動教學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的活動也得以增加,學生更多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小組學習模式,使更多乃至全部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在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學生收獲更多的知識與新思路;多媒體教學模式,將新科技融入教學,學生的眼球被吸引,重、難點清晰展示給學生,輔助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3]。
四、注重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
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有所改變,不再是培養高分人才,而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語文學科培養目標也要進行調整,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為教學目標,讓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能力與習慣,以滿足學生自身的發展。從筆者多年語文教學實踐經驗進行總結,語文綜合能力可以用六個字來概括“德、才、學、識、膽、情”,德,道德,主要指學生價值觀的正確,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知道學生前進的方向,避免學生走入歧途,是語文綜合能力的根本;才,才能,主要指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的才能,有自己的專長,具備語文各方面能力的基本素質,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基礎;學,學識,學識與才能相輔相成,也是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提供素材;膽,膽量,敢說敢寫敢用的膽量,學以致用的膽量,只學不用,學有何用?引導學生大膽將學到的內容展示出來;情,情感,語文教育中情感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五、結語
在迅速發展的中國,當下注重培養的是創新型人才,教育要根據這一培養目標進行改革,進行創新型教育以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在職高教育中語文教學實踐的創新勢在必行,這需要一線教師的不斷努力,但是,教學活動是雙向的,不是教師的單行軌道,學生也參與到其中,所以,教學實踐的創新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的同時,也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相應,不能讓教學活動成為任何一方的獨角戲,總而言之,職高院校中的語文實踐的創新需要師生雙方共同構建。
參考文獻
[1] 張文成. 職高語文實施“成功教育”的教學策略及其實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
[2] 武東珊. 職高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嘗試[J]. 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0(05):28.
[3] 張敏芬. 談職高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3(06):1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