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鳳仙
摘 要: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小班化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小班化教學作為教育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也符合當前教育的要求,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班化教學具有相當重要的現實價值。根據當下的教育發展形勢和語文學科的特點,探討了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實施策略
小班化課堂教學強調“以生為本”的發展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真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
一、構建合作型的學習模式
每一位學生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質,這正是每一個生命個體的價值所在。但不管是何種性格類型的學生,都必須積極融入班集體,自覺遵守一定的規則,從而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因而,小學語文教師要嚴格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以此為基礎創建合作學習模式,促使學生在集體中找到歸屬感,敢于發表自己的觀念,切實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例如,在教學《迷人的張家界》這篇課文時,小學語文教師在導入時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張家界的迷人風光,從而產生閱讀的欲望。隨后,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出自己最喜愛的句子和段落,朗誦自己所畫的內容,并與其他同學相互交流,充分領略文章的語言美與意境美。接著抓住恰當的時機,通過屏幕向學生展示其他景點的圖片,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接著分組合作,展開豐富的現象,進行討論,并運用所學的詞句組織語言。最后,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導游,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畫,面向全班學生介紹各個景點的風光。如此一來,不僅能使班級內的每一位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鍛煉,也能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這對于小班化教學是相當重要的。
二、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彰顯學生的個性
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在所難免,所以在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達到彰顯學生個性的目的。在設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以確保問題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所設計的問題應當具有開放性、新穎性和創造性,這樣才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潛質,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暢所欲言。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激勵學生就自己不明白的知識點提出問題,相信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能力,使他們在小組合作交流中敢于質疑釋疑,提出自己的觀點。
例如,在教授《蝙蝠和雷達》這一課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階段出示蝙蝠的圖片和雷達的圖片,并點名請學生說說自己對蝙蝠以及雷達的認識。由于學生已經在課前預習了這篇文章,因此很快就可以說出蝙蝠是一種哺乳動物,而雷達是人類發明的探測儀器。待學生回答完畢之后,語文教師可以伺機拋出問題:“既然一個是動物,一個是科技產品,課題用‘和字連接是為什么呢?它們之間存在著怎樣的聯系呢?”質疑是探究學習的開始,通過這一問題的設置,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學生的思維置于相應的情境之中,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探究心理。小學語文教師此時便可繼續引導學生在文中尋找與蝙蝠和雷達相關的句子,為概括全文的內容做鋪墊。
三、注重因材施教
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造就了在個性、情感、氣質、能力、智力等方面有所區別的小學生。如果在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中,教師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就無法使每一學生都獲得相應的發展。因此,在新的教育環境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心理特征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等因材施教。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逐漸加快,培養綜合型人才成了當下教育所追求的目標。由于小學生在主客觀條件等方面的差異性,決定了在小班化教育中以相同標準來要求學生,是一種空想。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具體特點,為他們打造合適的教育平臺,著力開發學生的智力,不斷探索促進小學生個性發展的道路。由此可見,因材施教對于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而言具有重要影響。
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學習成績等劃分合作小組,促使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氛圍;在設計教案時,語文教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情況,設計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這樣既可以兼顧課程標準的要求,也可以考慮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在布置作業時,語文教師也可以設計不同的作業類型,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實施小班化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開闊視野,以身作則,為學生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最終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姜卉.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58):53.
[2]李艷輝,金漢民.小學語文小班化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中華少年,2016(35):27.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