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峰艷
摘 要: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已經成為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責任。無數的教學實踐證明,在教學中不僅要遵循兒童的心理特點,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智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為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意識;創新能力
我們都懂得,人只有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才會有快樂的人生,我們不僅要給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更要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童年,而這一切只有遵循兒童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年齡優勢,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形成創新意識,才能為祖國的明天培養出一大批創新型的人才。基于以上想法,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就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了相關創新精神的培養,下面我就來談談我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人最可貴的心理狀態就是充滿自信,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基本保證,它能將人心里的一切潛能調動起來,使學生把學習過程當做一種享受,從而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但是學生的自信心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表現在課堂中,還會在生活中有所體現。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這部分學生特別關愛,可以有意識地進行鼓勵、表揚,只要有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在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
1.通過舊知引出新知,喚起學生的信心,培養創新意識
首先,我會抓住新舊知識的共同點。從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和已掌握的知識背景出發,幫助學生發現新舊知識的連接點,從而為學習新知提供保障,使學生發現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獲得到成功的體驗,樹立自信心。比如,在講解《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車主與作者的對話,首先我會讓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手捧空花兒的孩子》及《誰打碎了花瓶》等關于誠實的課文,讓學生明白誠實是一種美德,只有誠實才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當車主發現作者留下道歉的紙條時,不僅沒有要求賠償車輛的損失,反而說了謝謝。如果沒有已有的文章做鋪墊,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很難理解這篇課文(明明自己的車被撞壞了,卻不讓對方賠,還和對方說謝謝。)通過回憶舊知,喚起了學生的感知、感悟,他們不僅快速地理清了文章脈絡,還能準確地表達出文章的主題,世界上還有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誠實和信任,從而愿意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提出問題后馬上給學生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發現、去質疑,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在經過幾篇相似的文章的訓練后,學生不僅理解了文章的含義,更能把這種正能量帶到生活學習中。帶給他們的不僅是掌握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創新意識。當他們面對生活或學習中的難題時,他們會自動地去搜尋已有知識體系,嘗試在此基礎上自學新知,有所突破,在不斷的溫故知新、吸收知識的同時,形成了堅強、樂觀、自信的性格。
2.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樹立學生的信心,培養創新能力
平時的教學中我總是讓學生多參與。通過參加各項活動,學生自評、互評、師生評,在活動中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不斷地肯定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從而變得敢說、敢想、敢做,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了他們的創新能力。
只有充滿自信的學生才會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王安石曾經說過“世上雄奇偉麗的景觀,往往在險要偏遠的地方,只有具備堅定信念的人才能到達那里。”
二、增加學生課內外閱讀,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我們都知道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它能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增長知識的同時,發展了智力,培養了創新能力,激發了創新意識。為了響應學校的號召,我們每個班級都設計了圖書角,里面大部分書都來自于班級學生的捐助。開始的時候是雜亂無章的,經過我的提醒學生開始有意識地擺放,把同類圖書放到一起。不僅如此,他們還會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大家同看一本書,互相交流讀書的體會,再去尋找同一類型的書目繼續去閱讀。當遇到他們理解不了的詞句時,我會及時地伸出援手,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詞語的同時,引導學生探索新知,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使他們成為創造知識的主人。我想如果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能堅持做到課內外閱讀相結合,就一定有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有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
總之,素質教育的重心就是對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自我。從我們的平時教學抓起,既要創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給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要創設多種學習的條件,讓學生多感受學習的樂趣,產生創新的想法和欲望,讓學生感到自信的同時不斷地去創新、去突破自我。
參考文獻:
[1]郭俊.書院制教育模式的興起及其發展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3(8).
[2]唐穎.創新教育在教學中的新思考[J].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10).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