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威
摘要:做為一名語文教師作為課堂的第一環節,導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在課前偶然聽到的一句話,或者上一節課的一個亮點,都可以作為課堂的精彩導入,但是無論如何設計,都要為全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點服務,與講課的內容緊密相聯,自然銜接。
關鍵詞:高中語文;德育滲透;語文教學
道德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最近,社會上發生了一些讓人驚心的道德缺失事件。我們不禁要問語文教學的意義在哪里?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中華民族歷史最悠久的學科,它的豐富性決定了它是德育因素最豐富的基礎工具學科。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把語文知識的傳授、語文能力的培養與思想品質、道德情操的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實乃當前教學改革、推行素質教育之必需?!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可見,語文課責無旁貸地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價值觀等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語文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傳授文化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
一、正確把握德育教育與語文教學的關系
“文因道存,道以文顯”,語文教學內容是言語作品,在言語作品中,思想內容決定語文形式,語文形式表現思想內容,文和道密不可分。德育因素在學科中很少是顯露的、直接的,往往借助于文學形式間接地表現出來。德育因素寄寓于描述的故事情節、刻畫的人物形象、揭示的客觀事實等具體的藝術性、形象性的文學內容之中。
就教學內容文體而言,語文教材的三大常用文體中,記敘文、議論文及說明文都具有思想性,都能在德育方面發揮影響。并且語文作為表情達意的信息載體,它又是涉及到思想感情的一切領域的,負載著一定社會理想、政治信念、階級觀點、人生哲學、道德情操等等或多或少、或明或暗的德育成份,并且語文教學的聽、說、讀、寫訓練中也包含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的教育。
二、充分利用教材進行德育工作
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要場所,它以教材為本,教材中有極其豐富的德育內容,如愛國主義、艱苦奮斗等。在課堂教學中應實施德育與智育的統一,不能離開語文訓練去進行德育,更不能讓語文訓練從屬于德育,應該配以與課文相適應的情感介紹資料,用朗讀制造氛圍,使學生似親臨其境,在創設的情境中,在強烈的氛圍中投入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更真實深刻的體會。例如,《金色的魚鉤》是一篇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教材,在教這一篇課文之前,我懷著對革命先烈無比崇敬的心情,一遍又一遍地鉆研教材,老班長舍己為人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動了我,我噙著淚水備下了這篇課文。在講讀這篇課文時,我除了抓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老班長的崇高精神世界外,重點指導學生通過進入角色的表情朗讀,再現老班長的光輝形象以及壯烈犧牲的場面。有一位學生讀老班長奄奄一息時所說出的話:“……我……不行啦,你們吃吧,還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沒有把你們照顧好,看,你們都瘦得……”時,情不自禁地掉下了眼淚。此后,我布置寫《我喜歡的一篇課文》時,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選了《金色的魚鉤》,可見老班長舍己為人的精神牢牢地屹立在學生的心間,深深地感染著孩子們。
文質兼美的課文孕育著豐富的育人因素,它們的具體形象又為學生樂于接受。憑借教材,對學生的思想意識給予有益或良好的影響,是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滲透德育的必由之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單純的政治灌輸或道德說教,它是一種人文陶冶,它豐富著讀者的思想和感情,改造著學生的意識與心靈,積淀著人生的價值與規范,最終提升道德品質,熔鑄意志品格。
三、創新的思維
在閱讀、寫作能力提高的同時,教師不能忘了教學中的創新。高中時一節課45分鐘,而在這45分鐘中,一般都是老師在講臺上一直講到下課,因為高中的課堂要爭分奪秒,教師希望把所有的知識都灌輸給學生,但是大部分學生無法接受這么快的教學方式,對于語文老師講的內容就無法吸收,漸漸地對語文就沒有了學習的愿望。在課堂上,教師應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見解,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適當地調整教學方式。
高中語文老師要徹底擺脫對傳統教學理念的依賴,拓寬學生的眼界,鼓勵他們主動積累更多的好詞匯,每一次發現都給予他們一定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創造性思維是在鼓勵和表揚中養成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大膽發言,充分培養高中學生對于語文的積極性。而良好的課堂互動,也能夠使師生關系更上一層樓。
在國家教委最新頒布的關于新課程的計劃內容中明確規定:“教學課程包括學科、活動兩部分”。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語文活動教學課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思考、大膽創新的能力。興趣來了,求知欲就會隨之而來,學生的學習情緒也熱情高漲了。
在創新思維培養中,教師起到一個開拓者的作用。教師的教學方式不斷創新,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得學生學會如何培養創新思維,對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四、學校及家長大力支持配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作用
學生一方面在學校的課堂上接受思想品德方面的正面教育,另一方面又不同程度地接觸和參與社會活動。當發現自己接受的思想教育與某些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甚至截然不同時,他們就會迷茫、徘徊、懷疑,甚至排斥學校里的正面教育。所以學生家長的配合也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重要保障。家長的言傳身教,以及榜樣作用對學生的學習、認可道德價值觀有很重要的影響。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配合語文老師,及時的回饋學生在家中的道德行為表現,讓老師能制定一套更為有效的道德規范評價標準。家長的配合使學校的制定規范,老師制定教學內容更加全面、更加多樣,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要求,把學生置于教育過程的主體地位。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注重學科的考試考核,而應該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愛去關懷學生,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參考文獻:
李袁.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