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瓊瑤
摘 要: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是新課程改革后的一種新課程形式。由于誕生的比較晚,所以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比較少。教師主要對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幾種常用教學模式進行討論,希望能給予一線教師更多的經驗和理論以供參考,以便提高小學數學綜合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
在新課程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小學教學傳統灌輸的模式已被淘汰,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實際教學,并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小學數學教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分析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特性以及討論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以供相關教員參考。
一、小學數學綜合實踐的特點
1.實際化的特點
小學數學包括數學計算、簡單幾何等內容,具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原型和實施。綜合實踐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學生使用數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數學知識的意義,并學以致用。
2.實用性
在小學數學實踐課程中,教師在注重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還要注重實踐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領會內容及過程等。目前,國家不斷實行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的觀念也逐漸深入人心。因此就需要小學數學老師有培養學生綜合學習的能力,將抽象的小學數學知識可視化,更便于小學生的理解。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的開展
基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教學模式的特點分析,結合自身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經驗,本文提出了小學數學綜合教學的教學策略,以供參考。
1.借助情境教學模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主要基于圖像思維,更抽象的數學知識是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堂,利用情境教學法,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正方體的表面積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室中設置手動練習場景,讓學生自己折疊立方體。第一步,讓學生用紙張折疊成一個立方體;第二步,讓學生用不同顏色的鉛筆將六個方位畫成顏色;第三步,讓學生比較每一側的大小,并推斷表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種教學情況,可以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增加形象的數學原型,體現了數學綜合課程生活化的特點,對提高初等教育質量有很大的影響。另外,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已知的橡膠長度和寬度,對桌子面積進行計算,幫助學生鞏固長度單位的轉換,也可以將面積轉換知識應用到計算領域,有效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合作教學模式
新課標中指出:教師要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獨立探究、合作和交流的意識。在這種情況下,要求所有科目全面開展合作教學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小學綜合實踐課程中,經常采取合作教學模式,也備受學生歡迎。案例:在“我們去春季之旅”的綜合練習活動中,我首先將學生分成了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讓他們通過小組制定出班級春季旅游計劃。當計劃春季旅游時,您需要考慮課程安排、旅行票和旅行費用。在我的指導下,小組中的組員也進行了有效的分工,有調查員、記錄員、統計員、協調員等。每個團隊完成自己的旅行計劃后,他們互相溝通,討論出一個最好的春游計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應用到很多數學知識,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具體的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利用。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也需要及時的指導,不能完全放任,避免使一些小組在合作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也可以避免一些合作學習組有惰性的行為。
3.生活化教學模式
數學具有存儲信息的特點,而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大腦發育還并不完善,智力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時,需要進行深入的探究和了解。如在學習“10以內的數”的時候,老師首先不要忙于教學,而是了解學生最心儀哪個數字?為什么對這個數字有感情了有些學生說我喜歡4,因為我家里有4個人,有的學生說我喜歡7,因為我們是7班,有學生還說我喜歡1,因為他有一個愿望:期末考試要拿第一名。類似于這種問題有很多,在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建立了一個高效的課堂,促進數學知識的發展。
總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是一門新興課程。只有不斷的研究、改進,逐步完善,使實踐活動真正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真正在學校實踐中學到有價值的數學。通過多種方式的實踐、探索,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和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向社會生活領域延伸。每個人都可以得到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曉華.對小學數學實踐活動課的幾點認識[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9(5).
[2]安長麗.關于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教學模式的研究[J].成才在線,2013,23(4):147-148.
編輯 溫雪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