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華
摘 要:近些年來,新課程改革成為教育界的一大熱門話題,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操作層面新課改都給現代化教育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作為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不得不承認隨著國家教育部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培養人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目光轉移到當下,回望到過去,放慢腳步從實際出發。站在小學語文教學的制高點,縱觀教育全局,感悟古人“大智若愚”的智慧,唯有老師返璞歸真,學生方能夠領悟到語文的真諦。
關鍵詞:小學語文;實際;課改
一、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脫離課本,課堂華而不實
課本是供教學用的資料,是一個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語文教學一旦脫離了課本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義。例如,某次聽課時老師在講解《遲到》一課,在講到主人公因害怕遲到被老師罰站而產生想要逃學的想法時被父親打的時候,他向學生提了一個問題,“同學們日常生活中犯過哪些錯誤呢?你們的爸爸媽媽是怎么對待你們的呢?”學生發言很積極,一只只小手舉得特別高,生怕老師不讓他們說自己的故事,于是小半節課的時間學生都在討論這個話題。從增加師生間的互動角度來講,這個問題提得還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但是這篇課文的主旨并不在這里,而是教育孩子犯了錯誤要勇于承擔,同時學會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師。顯然從這個角度來講,老師并沒有把握好課文內容的精髓,偏離了教學目標。
2.濫用多媒體,課堂活動注重形式忽略本質
當下多媒體教學發展方興未艾,因其形式多變,內容直觀新奇,成為當下老師使用的教學工具中的“寵兒”。多媒體有強大的影音圖像資料展示功能,給學生提供最直觀的感受,對于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是有益的。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思考,語文提倡含蓄之美,語言本身就有一種延展性,不同人的想象能夠帶來不一樣的感悟。就拿《楓葉如丹》一課來說,這是一篇描寫秋天景色的文章,老師可以適當地利用PPT向學生展示秋天楓葉的景色,引導學生想象秋天的美景。但是,過多地展示秋景圖片則抑制了學生想象力的發揮。
二、小學語文課堂如何返璞歸真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決定了語文教育不僅僅要注重字、詞、句、篇知識性內容的教育,還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主要教學內容則注重于對學生聽、說、讀、寫基礎能力的訓練。
1.聽
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聽”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學生需要“聽”,教師也需要“聽”。首先從學生方面來說,學生需要聽課而不是看課,看黑板、看多媒體。黑板和多媒體的作用在于輔助學習,學生不能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它們的身上。學生的耳朵應該像一個小雷達一樣,老師的聲音講到哪里,學生的注意力就放在哪里。其次從教師方面來說,教師應該學會傾聽學生的想法和意見,講課不是填鴨,學生的聲音也很重要。
2.說
學語文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幫助學生培養生活技能。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最后的總結中都會有一個口語交際活動,活動的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將課本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很多老師并不重視口語交際,學到此處都是幾分鐘一帶而過,學生在課堂中都張不開嘴,更何談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呢?小學語文教育要從實際出發,口語交際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3.讀
《三國志》中提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恰恰與“遇不肯教”相反,老師教得太多了,講得太細了,學生根本就不需要思考只需接受就可以了。提倡返璞歸真就是提倡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課本知識的內容,老師僅僅是點撥者。鍛煉學生的朗讀、閱讀能力是回歸語文教學本態的重要途徑。
4.寫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由此觀之,“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題目中就提到了教學要腳踏實地,教師在訓練學生“寫”的能力時一定要注重質量而非數量,明白什么是“減負增效”。
與時俱進是教育發展的趨勢,新課改給小學語文教學披上了各種具有時代意義的外衣,但教師不能搞錯語文教學的重點,應該清楚地明白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知識素養,在保持本真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教學才能達到語文教育的意義所在。返璞歸真指的是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正需要“返璞歸真”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態度,避開教學誤區,引導學生專心讀書,積極探討,深入體會語文的魅力。
參考文獻:
[1]李霓虹.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D].華中師范大學,2007.
[2]郭穎.小學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6.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