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毛崽
摘 要:在小學的課程中,小學數學相對而言是比較困難的一門學科,尤其是數學知識里的應用題以及一些復雜題目,學生在解答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困難與疑問。即便一部分同學能夠在考試的過程中回答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計算的數學題時就會不知所措,甚至不會采用簡便的算法。學以致用是小學數學遇到最大的瓶頸。對于老師和學生而言,都是一項很難攻克的任務。主要通過對于小學數學教學進行研究,通過教學的改革以及課程教學訓練的調整,讓學生在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方面做到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知識;日常數學;學以致用
一、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難題
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小學數學主要的難點在于應用題上。在學應用題的過程中,小學生經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無法判定已知條件是否有用。由于在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沒有意義的已知條件,這些設有任何意義的條件,常常是對于學生讀題的考驗。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常常會把一些毫無意義的已知條件當作一個必要的解題條件來用。比如我們會遇到這樣的一些類型的應用題,植物園有向日葵五十棵,楊樹十棵,柳樹二十棵,請問植物園一共有多少棵樹?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把三個數直接加起來,算出一個總數。我們的問題只是問樹木有多少棵,在解題過程中,學生會因為一些數據的存在而產生混淆,最終不能回答出正確的答案。這就是學生經常會面臨的一個問題,無法分清這些數值是否具有實際意義,也就是說在審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曲解。
其次,無法將數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我們在練習的過程中會應用到一些簡便的算法,比如99+98=?那就是相當于用簡便算法:100-1+100-2=197,然而在計算實際生活中有關錢的計算題時候,我們遇到很多學生都會直接用99+98=197,忽略了一些在數學應用過程中的簡便算法,這樣就沒有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我們的數學知識沒有被應用到生活的實際案例中。
二、小學數學的教學應對策略
面對以上的一些數學解題過程中遇到了困難的問題。首先,就需要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更多地用生活中實際遇到的一些問題在解題的過程中取代一些離生活比較遠的題目,選擇更貼近生活的數學題,對于學生理解數學知識的應用會有更好的幫助。其次,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分析題目的方法,題目中的哪些話有用,哪些話是關鍵的詞,需要像學習語文一樣劃出重點,尤其是每一道題的數量和單位名稱。將題目進行分類,在計算的過程中將相關聯的已知條件聯系在一起,把沒有關聯的已知條件過濾掉,這樣才能計算出正確的答案。最后,就是杜絕題海戰術,在畢業班復習的時候,很多老師都會選擇題海戰術,而真正能夠提升學生能力的是讓學生見識到更多的數學類題型,而不是采用一系列相似類型的數學題進行反復練習。要讓學生的解題思路更廣闊,能夠接觸更多的數學知識,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成績的拔高,而不是不斷反反復復去聯系一些數學基本公式,做一些常見的數學題,這樣是毫無意義的。不僅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反而會限制住學生的解題思路,沒有掌握解題技巧就是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對將來的學習沒有可借鑒的優點。
總之,由于小學數學是最接近生活的一門學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一些計算時間、路程、金錢地問題,這就要求所有的數學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一定要以生活的案例作為題目,對于不同類型數學題進行講解。不管是任何的數學解題方法一定不能脫離生活的日程,將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些問題引入到課本中。對于一些比較復雜或者不貼近生活的習題,要盡量避開。從生活需求出發,才能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實際應用能力。同時,小學數學在解題的過程中常常會因為學生的思路短淺,回答問題時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解析數學問題存在弊端,從而增加了解題的步驟和復雜程度。學生對于數學題的真正求解的過程和出題者的意圖不是很明確,導致解題時浪費大量的時間,缺少簡便的思路。老師在課堂中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鍛煉,提高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轉變學生對于數學的認知,最終實現提高數學成績,而且能做到學以致用,為后面的數學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杭瑛.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讓數學課堂洋溢著“生活”的氣息[J].課程教育研究,2012(35).
[2]徐傳富.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J].新課程(下),2012(8).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